首页 家庭教育 做好粮食稳(提高粮食质量)

做好粮食稳(提高粮食质量)

家庭教育 2024-05-25 06:21:40 565 教育网

今年粮食高产丰收来之不易,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亿万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小幅下降,是立足全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结果,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年底,粮食生产成绩单出炉,有的地方增产,有的地方减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3.6亿公斤,增长0.5%。收入再次高位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公斤以上。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省(区、市)粮食增产。其中,河南今年恢复粮食生产49亿公斤,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吉林等地增加粮食产量8亿多公斤。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虽然位居全国第一,但较上年略有减少。这是黑龙江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结果。

做好粮食稳(提高粮食质量)

今年粮食高产丰收的成绩来之不易。去年秋冬,北方出现罕见秋涝,夏季长江流域出现高温干旱,东北南部农田洪涝较重,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中央紧急拨付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加强田间管理。例如,四川、重庆等疫情严重地区转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0亿亩。好土地、好种子、好机遇、好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旱涝保收、丰产稳产,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粮食增产丰收,是中央和地方及2.3亿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央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建立健全农民种粮增收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种粮农民有钱、主产区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补惠农民利益,继续落实并提高主产区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稳定农民种植预期。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水稻补贴政策,加大轮作补贴和大豆、玉米补贴规模。复合种植补贴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主产区13个产粮县实行三大主粮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内蒙古、黑龙江实行大豆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为农民提供保障种粮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引导农民多元化种好粮。

针对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今年中央财政已连续三期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业投入品补贴,共计400亿元,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给地方政府补“利”和“义”,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全面落实党政粮食安全均等责任,严格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促进主产平衡地区、主要销售地区及生产、销售情况。各地要共同承担粮食安全的重任。

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各地千方百计保面积保产量。我国粮食版图中,有13个主产区、7个主销区、11个产销平衡区。今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以上,稳步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全国23个省份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其中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主产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主销区海南以及山西、宁夏、甘肃、西藏、云南、贵州、陕西、广西、新疆等产销平衡的地区。

如果说四川、重庆等部分省份的粮食减产是气候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那么黑龙江的粮食减产则是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今年,为提高大豆自给率,国家在稳定口粮和玉米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作为大豆生产核心区,为实现全国大豆增产目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大豆播种面积1000万亩以上。今年大豆单产132公斤,远低于玉米单产429.1公斤。这是黑龙江省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

愿意放弃。只有放弃,才能有所收获。黑龙江面临增产与减产的权衡,牺牲粮食产量增产大豆,有利于缓解我国大豆短缺问题,以更高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刘辉)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