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看待一些父母只会一味指责而不知道反思,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就什么都对?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从家长的角度说起。
首先孩子是在自己身边从小到大一点一点长大的,从最初的说话走路,到懂事后的三观确立,父母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久而久之,父母心理上的主导意识,渐渐形成思维定势并延续很多年,父母的话,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只能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但是,孩子是会长大的!并每个年龄段展现出不同的成长姿态。父母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不学习点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常识,就会遭遇大量的“意想不到”,尤其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三观标准,他有自己认识问题的方式,父母的想法已无法替代孩子的想法,如果继续秉承一贯的说教作风,尤其用自己浅显无力的经验,指导已经具备了大量现代知识的孩子,那无疑是弹弓打飞船,不但让孩子感到可笑,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更有些家长简单粗暴,软的不行来硬的,家里鸡飞狗跳,以至于破坏了正常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和睦。
作为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无论大小,均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起码的尊重和理解。父母养育之恩天高海深,但不能以此为资本,强求子女事事就范。其次,谁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一样,父母非要复制到下一代身上的各种主张,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也需听听孩子的想法,互动永远好于一言堂!两代人观念不同,需求也不同。比如鲁迅的原配朱安,就是家长硬塞给他的媳妇,从结婚到离世,俩人从未焕发过一丝夫妻情,活活的人间悲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应该从孩子毛病,看到自己的短板,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有可能根源在自己,所以应适当学会反思及查找自身原因。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因为自己年轻时也犯过错误。
好父母是学习型的,懂得不断充电的重要性,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好父母是表率型的,孩子看到的永远比听到的更有印象;好父母是理解型的,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不是纵容,只有懂才能教,否则两代人各说各话,无法沟通更不可能产生共鸣;好父母是鼓励型的,父母应该常对孩子微笑,给予孩子表扬肯定,让孩子建立满满自信!这对孩子的人生,绝对意义非凡。
(文/雨洒百合
)
也许这是由古到今的传统吧。也许父母站在他们的角度及所处的年代环境来考虑的,但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有时候的做法让人不好接受而已,常沟通,互相换位思考就好的😊我老妈就这样的,但她也确实是为我好的!
在那个年代,父母都没接触过什么儿童心理教育,也没那么多母婴亲子课程,没那么多说教。父母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去爱自己的孩子。有些方式他们不懂,那些年代崇尚淳朴,父母大多只是想努力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吃穿不愁;用自己受到的教育形成的理念去培养孩子,用自己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去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一生顺遂。
或许他们的方式有些粗暴,因为他们也是受了这样的教育成长起来的。你若觉得这样不对,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充分吸取经验,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但父母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如今年纪大了,强行改变也需要时间。建议你找个机会跟父母好好谈谈,父母会理解的。如果实在谈不了,你就尽量顺着他们的意思说话,毕竟当你成为一个大人了,很多事能做决定的也只有你自己。而父母,始终是那个永远在那里给你温暖和支持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常识教案反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