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斯宾塞教育学观点评价

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斯宾塞教育学观点评价

家庭教育 2024-06-10 07:40:02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一)批判传统的古典主义

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斯宾塞教育学观点评价

斯宾塞指出,在当时英国的学校教育中,“装饰主义””的传统习惯势力十分强大,以致教育中装饰胜过了实用,它为花而忽略了植物,为了想美就忘记了实质。

(二)教育预备说

在外国教育史上,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预备说”。他指出,怎样生活是我们的主要问题。教育就是指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科学知识,为他完满思维生活做好预备。总之,学习科学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三)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

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价值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根据这个标准,得出科学的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的结论。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论的一贯主张,斯宾塞和他前辈主张的不同之处在于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如何确定知识的价值标准。

在《教育论》中,斯宾塞阐明了一种崭新的观点,那就是,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由此出发,知识的比较可以确定为下列一个层次:关于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关于获得生活必需品养活自己的知识;关于家庭幸福所需要的知识;关于社会福利的知识;关于培养各种艺术爱好的知识。这个次序是安排学校课程内容的基础和出发点。

(四)三育的阐述

1.智育

斯宾塞指出儿童心智能力的发展是从相同到不同,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归纳的法则要求,坚持自动的原则,以及贯彻兴趣性原则。

世界上有哪些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存在的事?

三十年前,30岁的张三想出国发展,便贱卖了家里的老四合院,凑得50万人民币,换成10万美元。

出去后,张三努力学习外语,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又合伙开了个中餐馆,挣了些钱。

疫情来临,局势动荡,60岁的张三也累了,觉得还是落叶归根好。于是索性把餐馆股份贱卖了,凑得300万美元,回到老家。他还是想买回老宅,结果回去一看,傻眼了:只是内部外表重新装修了一番,起价6000万。而自己的美元兑换下来也才2000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物是人非啊!房子没变大,只是跟自己一样增添了30个岁月,但是……唉,自己这三十年岂不是瞎折腾吗?

明朝著名文人归有光,也就是《项脊轩志》的作者,他居然60岁才考中进士。

我认为这个事情就是难以置信,却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归有光虽然“八上公车而不遇”,但还是不愿甘休。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此后移居嘉定安亭江边,他读书谈道,学徒也越来越多。

但是,归有光的命运确实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而去,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

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1565年,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时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这时他已60余岁。

因为归有光是三甲进士出身,不能授馆阁之职,按照常规,他只能到僻远的长兴县这样的小地方当知县。

60多岁的归有光得中进士之后,他做过长兴县的知县、顺德的通判、南京的太仆寺丞等官职,所以他也被称为“归太仆”。

他还一度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可惜天不假年,隆庆五年,也就是1571年,归有光病逝,享年才66岁而已。

世界上确实存在令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存在的事,例如: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大国领袖,他既没有私人银行户头,也没有家庭银行存款,他的秘书说,毛主席走之前只剩下了500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了党组织,没有给后代留下任何遗产。这在整个世界上,没有哪位国家领袖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存在的事实。


美国乃地球全知道的发达国家,发达的医疗系统,但在新冠肺炎病的眼前不堪一击,接近300万感染,死亡接近13万在人难以置信,但他确实就是这样的,作为就象第三世界国家,让人大跌眼镜

家长放养式教育对孩子有何利弊?

看到这个问题特别想说两句,就题论题,我想说的是如果要采取放养式教育,家长首先要学习,要具备一定的素养,这样放养式教育就会非常有利;但是如果一个素养不高、家庭环境也不够好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放养,那么将会弊大于利,甚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无论你是放养还是圈养,家长都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无形之中都在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和能力。而家庭环境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一切。所以这个问题不是大家说一句有利,就去放养,大家说弊大于利就圈养。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前提的。

我曾经在一次家长会上分享过孩子的教育心得,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我很幸运有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而不是考虑我的教育方式,他们觉得我就是放养孩子,而难得孩子又特别懂事,所以有了一个优秀的结果。

举个刚发生的例子,孩子要自己组队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其实她在唱歌上并没有什么天赋特长,可是孩子高兴参加,我也乐意支持鼓励。可是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唱得不够好,几乎不进行练习。于是我说他们那首歌很好听,就拿来手机,戴上耳机开始学唱。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致,和我抢着戴上耳机一句句认真听唱,还反复纠正我的错音,不知不觉间她已经能把那首歌唱得很好了。在这件事上我没有逼迫孩子去把这件事做好,反而是和孩子在疯玩,在争抢着唱歌,但实际上已经引导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找到了快乐。还顺便告诉她一个人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尽力去做好的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这就是我所谓的放养式教育,只不过我在放养的过程中是不断地在引导、在激发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挥。

所以真正的放养式教育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家长不可能完全把孩子抛到自己的圈子外去养的,所以在教育上你是逼孩子成长还是引导孩子成长才是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斯宾塞家庭教育思想评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