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初中老师怂恿学生去读技校(为什么初三老师劝学生上中专)

初中老师怂恿学生去读技校(为什么初三老师劝学生上中专)

家庭教育 2024-05-12 03:16:08 426 教育网

中考分流后,近50%的学生注定只能上技校。他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近期,有关取消中考流的消息接连传出。家长希望孩子有机会进入大学,考大学的第一步就是实现“高中自由”,不应该在中考后分流。

初中老师怂恿学生去读技校(为什么初三老师劝学生上中专)

因为转学意味着一些学生将无法上高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无法上大学。只有职业高中和各类技校,但这对于学生家长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可以接受。

老师建议初中生考技校引发热议

最近,我在视频评论中看到一位初中生的回复。内容是关于中考分流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我现在初三了,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有天老师突然建议我和几个同学去考技校,我很纳闷,老师为什么不鼓励我们考高中呢?”

看到这位初中生的问题,不少网友开始给他提建议,有人建议可以相信老师的话,但也有人强调千万不能考技校,能上高中还是要上高中。

其实,看到这位同学的发言后,你就能想到他所说的“我们”指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聪明的人都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考高中,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继续学习。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读技校不一定是错误的选择。现阶段,全国蓝领人才空缺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其实会有更好的发展。

有关部门为何大力支持初中生上技校?

普通职业高中职比提高到1:1,这其实是希望中考分流,从职业高中或者各类技工学校转入部分学生,这样就可以成为熟练的人。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各行各业都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与相应岗位相匹配的人才越来越少。企业对蓝领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岗位很多,但招不到匹配的人才。这是目前中国最现实的问题。填补这种空缺又不能胡乱抓壮丁,保险起见就只能“从小培养”。

所以,教育部开启中考分流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这是趋势,也是发展必然。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各行业都需要达到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如果只发展部分产业,肯定会失去平衡,人才出现偏差。

为了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技术类人才势在必行,现实是残酷的,努力一定要趁早。

笔者分析

国家需要发展,需要各方人才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安定和谐。近些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成绩,但这不会成为所有人的“饭碗”。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最终的发展方向只有进入社会,只有“找一份稳定工作”,而教育部提倡的中考分流,实际就是在帮部分同学更早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今,有学历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也越来越难。想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而职高生和技校生的就业率确能达到90%以上。

虽然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技校学生,但综合考虑后,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天赋,倒不如直接学一门手艺,成全孩子也放过自己,相互都会更轻松。

建议学生去技校的老师可能并没有为学生着想。事实上,老师还是能说出十有八九哪些学生处于什么状态,以及他们未来能达到什么状态。

所以,作为家长,或者作为一名初中生自己,可以尽早考虑一下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真对学习没兴趣,可以尽快决定上技校,但如果测试成绩超过650分,还是要努力考高中。

模拟成绩650分的初中生,还有希望考高中吗?

以中考满分750分为例,模拟成绩650分的初中生就有机会进入高中。也就是说,只要准确率达到85%,基本上就可以顺利进入高中。

成绩在650左右摇摆的同学,稍微努力就有希望,毕竟初中知识并不难,极个普通学生只学初三一年,最后也考上了高中,这就说明,想努力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晚。

如果你现在读初三,一定要跟紧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另外还要制定好学习计划,仔细认真地利用好这一年,最后一定能看到最好的结果。

结语

建议学生去技校的老师没有别有用心。他们可能是真诚的。毕竟大多数学生都是毕业后才出去工作的。还不如尽早学习、尽早上手。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今天的主题:

你愿意让孩子上技校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