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家庭教育,胡适对子女的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胡适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胡适的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胡适我的母亲七件事概括?
《我的母亲》是胡适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七件事来描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以下是对这七件事的概括: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
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母亲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这七件事充分展示了母亲对作者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同时也展现了母亲宽容、温和、刚强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教诲和生活中的点滴,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胡适的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他说:如果能做到以上三从四得,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
“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胡适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胡适的家庭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