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与反思(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与反思(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家庭教育 2024-05-09 10:51:06 950 教育网

原标题:常见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别、推理)

初中化学实验题常见解题技巧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别、推理)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与反思(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除杂题

在回答除杂等问题时,应注意三个原则;三个要点;以及五种常用方法。三个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降低纯化物质的质量;杂质易于分离。

三个要领:根据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确定除杂方法;选择合适的试剂。除杂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试剂,使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然后过滤除去。

(2)气化法:加热或加入试剂,使杂质变成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原理去除杂质。

(4)转化法:将除去的杂质转化为纯化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净化。

掌握了以上原则、要领和除杂的方法后,答题时一定要回顾清楚题目要求,分析理顺自己的想法,使之与题目要求相一致,这样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和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通常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分别得到纯物质。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当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以考虑采用——结晶法。即通过冷却将热饱和溶液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当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化学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先将混合物溶解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滤出沉淀,洗涤,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得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BaCl2+H2O+CO2。最后分别蒸发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分别得到纯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分离混合物时,去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区别是:去除杂质时,仅去除杂质,保留原有物质;而混合物的分离则涉及多种物质。以某种方式分离,必须保留原始混合物的所有成分。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区分几种性质不同的物质。例如,识别两瓶无色溶液,哪一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需检测NaCl溶液中的Cl-就可以识别出NaCl溶液,另一瓶就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定专用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色。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PO43-: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性溶液(NaOH)——有NH3。将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2)特征离子关系图

(三)材质鉴别原理

操作方便:可以用物理鉴定,不需要化学方法。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定的东西不需要多种试剂。

现象明显:待测物质的现象反差较大。

防止干扰:识别Cl-和SO42-时,只能使用BaCl2溶液,不能使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气体鉴别:首先看颜色,其次用试纸,第三用火点,第四加试剂。

固体和液体的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看沉淀。

试剂的鉴别:

A、当几种溶液含有不同的阳离子时,常采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作为鉴别试剂。

B、当几种溶液含有不同阴离子时,常采用强酸作为鉴别试剂。

C、当几种溶液的酸碱度不同时,常采用紫色石蕊作为鉴别试剂。

D、当几种物质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采用稀强酸作为鉴别试剂。

E.当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现象的对比度应该很高。大多有降水和瓦斯,也有降水和瓦斯同时存在。沉淀的颜色不同,没有明显的现象。

F、当给定的试剂不能识别待测物质时,可以从已识别的物质中找到试剂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根据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品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鉴定。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者混合后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识别。

物质的鉴定

鉴别是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对物质的各个成分进行逐一检测,从而鉴定出某种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同义。例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种白色固体是硫酸铵。鉴别时,不仅要用化学实验来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是否是硫酸盐(含SO42-)。由此确定该白色固体为(NH4)2SO4。

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利用物质的特性,通过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给定的未知物质是什么物质和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或溶液中含有什么物质:那里一定有东西,那里一定没有东西,那里可能有东西。

推理题是考验化学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推理题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叙述式、图表式、连锁式三种。无论哪种形式的推理,必要的知识包括反应规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度等。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的分析,比如某种物质是否是“生成”的或当溶解在水中时“获得”。“产生”是反应产物,“获得”既可以包括反应产物,也可以包括原始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会产生气体,通常为CO32-。当沉淀溶解但不产生气体时,通常存在OH-。部分溶解时,必然有BaSO4或AgCl等。做推理题时要注意:

(1)推理和分析要紧密联系实验现象,思维要有层次。判断结论必须准确,肯定和否定都明确。

(2)正常情况下,与试题描述完全一致的现象“一定存在”。与现象不一致的物质或某些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一定不存在”。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他反应的现象或者自始至终不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