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于哪一年

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于哪一年

家庭教育 2024-06-13 19:09:49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行政部门和什么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于哪一年

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

1.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

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4.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

5.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活动。

6.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7.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为家庭教育事业进行捐赠或者提供志愿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活动方案?

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推动普惠托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率。以下是普惠托育共同行动的一份活动方案,供您参考:

一、活动目的:

1. 提高社会对普惠托育的认知和关注度,促进普惠托育事业的发展。

2. 探索普惠托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共赢。

二、活动内容:

1. 举办普惠托育主题论坛:邀请政府、专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就普惠托育的政策、法规、标准、质量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推动普惠托育事业的发展。

2. 开展普惠托育公益活动:通过公益义诊、健康讲座、家庭教育等形式,向社会传递普惠托育的理念和知识,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的认知和意识。

3.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普惠托育服务平台,为家长提供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的信息和咨询,为托育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支持。

4. 开展普惠托育志愿者招募:通过社会招募和组织培训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普惠托育志愿者,为家庭提供儿童照料、家庭教育、健康管理等服务,支持普惠托育的发展。

三、活动方案:

关于这个问题,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活动方案是一项旨在促进普及化和优质化托育服务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和规范,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行业监管等。

2.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托育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托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托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培训支持:为托育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4.家长支持: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托育服务,提高他们对托育服务的满意度。

5.公众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惠托育的理念和政策,提高公众对托育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对普惠托育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以上措施,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活动方案旨在建立起一个全面、高效、优质的托育服务体系,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成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