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中考中国地理重点(中国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2021)

中考中国地理重点(中国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2021)

家庭教育 2024-05-15 05:55:24 102 教育网

2022年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中国地理重点(中国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2021)

(一)领土和行政区划

1.地点

我国陆地和海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从北到南跨越近50度的纬度。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无寒带。我国东西横跨经度60多度,东部乌苏里江与西部帕米尔高原时差4个多小时。

2.幅员辽阔

我国幅员辽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当。我国领土的四端是: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东经135度以上),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东经73度),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端在曾母滩最北点(4oN),位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线上(53oN),距离约5500公里从北到南公里。

三、边界及邻国

与我国毗邻的国家有14个,陆地边界超过2万公里。东与朝鲜接壤,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北和西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从北到南毗邻的沿海水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到海域延伸至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是中国的内海。沿海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包括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包括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四、行政区划

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乡(乡、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历史上,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两种制度”。

1987年4月,我国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置于中国的控制之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国行使主权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略多于1/5。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东南部较多,西北较少。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占57%,而城镇人口比重较小,仅占43%。

2、华侨华人

我国有超过3000万海外华人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广东和福建是华侨华人最多的两个省份。这两个省份的很多地方历来被誉为侨乡。

三、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进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四、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有1600万多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汉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分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3)地形

1.我国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有五类地形,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东线、太行山、巫山和云贵高原以西第一阶梯为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二级台阶以东,海拔陆地表面为第三级台阶,海拔500米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潮湿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江河畅流,连通东西交通;河流由上台阶流入下台阶形成,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有三列:从北到南,分别是天山、阴山、燕山;从北到南,分别是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山脉。

东北向西南三纵列:自西向东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还有台湾山脉。

有贺兰山、横断山两条南北线。

有两座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阿尔泰山和祁连山。珠穆朗玛峰是我国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特点及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是我国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特点是山高、雪山连绵、冰川广泛、湖泊众多、草原广阔、水资源丰富。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肃、宁夏、河北的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不起伏;有许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至2000米。地面上覆盖着一层松散的黄土。它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数千条。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广泛;山势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紫色砂页岩分布广泛,被誉为“红色盆地”、“紫色盆地”。它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壮省西北部。大部分是戈壁和沙漠,东部有沼泽和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及特点:东北平原,地表被称为肥沃的黑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是周边地区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良田千里。它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洼,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及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及东南部福建沿海;华北太行线沿线及京津唐地区;青藏高原西南部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省西部地区;西北新疆、甘肃、宁夏。

(4)气候

1、气温及温区

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气温普遍较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较大,超过50。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接收太阳能较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盛行高温(青藏高原除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接收热量较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至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高,纬度越高,白天越长,这就减慢了南北接收的阳光和热量。不同之处。冬天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被誉为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总体来说,我国各地无霜期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缩短。霜期长,农作物生长期就长,反之亦然。

2、降水量及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布特征: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欧亚大陆,导致我国水环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够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却被山峦阻挡,距离越来越远。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降水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5月至10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80%。从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的这种时变特征与锋面移动引起的季风雨带的移动密不可分。五月,来自北方的暖湿气流在南岭地区与南方的冷空气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地区雨季开始。6月,雨带随锋面向长江流域移动,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摆动1左右。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是李子成熟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称为梅雨季节。7、8月,雨带随锋面推进至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部降水明显增加。9月,北方冷空气力量增强,雨带随锋线迅速向江南撤退。再加上台风降雨的配合,此时华南地区降雨依然较多。

降水区域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体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1、年降水量800mm---湿润地区------我国南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2、400mm年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我国北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3、200毫米年降水量400毫米——半干旱地区——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

4、年降水量200mm---干旱地区,如我国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突出是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刮偏北风,冷多于干;夏季刮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改变方向的风。海洋与陆地的差异是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习惯上将我国受夏季风影响较大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较大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边界大致如下: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和以南地区为季风区。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

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指地形高度、山脉的影响;

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势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雨热同时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成熟产生影响。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方界限,而我国是水稻生长最北的国家。

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影响,各地降水量年际差异较大,易造成水害;寒潮、霜冻和台风造成的灾难性天气损害农作物收成。

(五)河流、湖泊

1、流出区和流入区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流出河流。流出河流的流域称为流出区,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河。内河的流域称为内陆地区。

流出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流出河流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南方流出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含沙量低、无冰期。除北方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短,含沙量高。原因是南方降水多,雨季长,植物茂盛,河流含沙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的情况正好相反。

主要内陆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陆河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山地冰雪融水是内陆河流的主要水源,因此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其主要源头为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山的东、西、南三面。全长6300公里,流经青海、四川、重庆、西藏、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长江上游自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其水文特点是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资源丰富。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起江西湖口至中游,这段长江水流弯曲,湖泊支流众多;壶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支流少,河宽水深。河流受海洋潮汐影响,水位有规律地升降。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向的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航运量很大。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的优势。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也是目前我国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到2009年将安装70万千瓦发电机组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目前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大40%。将只能驶往重庆的船舶运力由1000吨级增加到5000吨级。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注入渤海。上游自颜卡拉山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上游青海段河水清澈,流速缓慢;青海省东部甘肃段峡谷较多,水体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海段、猛段,水流稳定,水量变少。中游自河口镇至河南省孟津,先后接纳汾、卫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水流湍急,含沙量高。孟津以下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为地上河”。冰坝经常阻塞黄河上下游的水流。解放前,由于冰坝溃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洪水。控制黄变的关键是沉积物问题。

4.湖

我国湖泊众多,有天然湖泊2000多个。主要淡水湖有: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洪泽湖、安徽巢湖等。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我国第一大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6)海洋的利用

1、与我国大陆相邻的海洋

我国近海区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地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海洋资源丰富

大陆架:又称“大陆架”或“大陆浅滩”,是从大陆延伸到海洋的浅海区域。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丰富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等矿藏。这里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

我国近海渔场众多,东海被誉为天然鱼类仓库。舟山渔业是全国渔业大户,北方的渤海湾渔业以盛产对虾而闻名。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第一。主要盐田有长芦盐田、莺歌海盐田、布太盐田。

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东海大陆架储量最好,其次是南海和渤海。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