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收购碧桂园(万科光伏发电)
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达到顶峰,房地产企业昔日的辉煌也正在更快褪色。探索新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去年以来,多家房企宣布剥离房地产业务,彻底转型其他行业。
而更多的房地产企业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继续坚守老业务的同时,探索新的出路。他们中的不少人正搭上时代的快车,抢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热点市场。这些房企的跨境业务进展如何?您对同行有何启发?
房地产转型新探索
不少房企布局光伏等新产业
今年9月,保利资本与碧桂园创投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保利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计划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和开发,并逐步分阶段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商。
消息一出,有人好奇,房地产企业是不是想趁光伏火热?
事实上,房地产企业布局新能源领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用说,一些房地产公司此前已经涉足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近两年,多家房地产企业也率先在光伏领域排队。
以万科为例。2021年,万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物流业务已开展仓储物流光伏屋顶相关行动,并已完成部分园区分布式光伏示范,并将逐步协调研究实施方案。
万科与“光伏”的关系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地方。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2013年建成时采用了光伏发电,但原有发电效率较低。后来,该建筑被改造为2平方公里的碳中和社区,并更换为新的光伏发电。安装后,发电效率提高了一倍。点击此处了解智能工程6.0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万科还参与收购物流巨头普洛斯,成为普洛斯第一大股东,持股21.4%。第二年,普洛斯成立新能源公司“普丰新能源”,推动物流园区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的发展。截至去年底,普丰新能源已在全国15个省市的物流园区运营超过1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开发规模达1GW。
万科并不是唯一一家涉足光伏行业的企业。
2019年,新城控股与国有上市公司金开新能低调合资成立“武盛能源”。武盛能源坚持“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电站”双轮驱动战略,依托新城控股遍布全国的五悦广场底层资产。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武盛能源累计投产项目42个,累计装机容量约47MW。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6385万千瓦时,年减排碳可达约63658吨。
“乘风破浪,猪也能上天”。近年来,那些搭上时代快车的企业无疑取得了快速发展。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开发商自然想在新兴市场分一杯羹。除了试水光伏行业,不少房企也将触角伸向了更加陌生但同样火爆的热门赛道,比如大健康产业。
例如融侨集团2019年投资同道医师集团,间接涉足医疗健康产业;格力地产还在2020年投资了上海华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体外诊断。
与这些企业“小试牛刀”的做法不同,有的企业甚至计划剥离房地产,致力于新领域的拓展。
奥园美谷是中国奥园旗下子公司,此前从事化纤、房地产等业务。去年,奥园美谷取消了房地产业务,将业务重心转向医美产业。通过并购医疗美容机构、代理国外医疗美容产品,迅速进入新赛道。
绝无巧合。厦门国贸还于2021年宣布,将转让旗下两家房地产公司(国贸置业、国贸发展)。在此前发布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厦门国贸已表示将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积极发展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业务。
尽管大多数房企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仍处于探索阶段,正如一位地产大亨所言,同时探索多赛道的难度和成本远远超出最初的预估。但无论如何,这些先行者都会为同行留下可供学习的经验。
基于卓越能力进行扩展
只有房地产公司才能开发新赛道
房地产进入下半场,已成为行业共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多元化”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近年来,有的房地产企业坚持开发经营“双轮驱动”,有的形成了工业、商业、地产等“多条腿走路”的均衡局面。在行业突然低迷的过程中,那些逐渐火爆的多元化业务无疑有效地加厚了房企的安全垫,形成了东不亮西亮的有利局面。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房地产下半场,房地产企业仅仅建房、卖房已经不够了。学会围绕建筑的物理空间做“文章”,不仅会突破规模增长的困境,还会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1、围绕房地产主业拓展多元化业务,成功概率较高。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总是难以抗拒扩张的冲动。这一点在房地产企业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过去,因为房地产兴起,开发业务蓬勃发展,房地产公司手里有很多钱。他们经常将资金投入到任何受欢迎的行业:制造汽车、参加体育运动、从事娱乐活动……仅举几例。不幸的是,许多房地产公司在这些陌生的领域都失败了,而成功的却很少。原因无非两点:
一是不熟悉行业情况、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骨干人才支撑,急于开展新业务。你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但收获的往往是惨痛的教训;
二是摆脱不了传统发展思维,缺乏长远目标或规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几年文旅地产企业的蜂拥而至。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能力做生意,或者没有决心做生意。他们只是想以产业为噱头,获取低价土地。这几年来,所谓的工业地产不过是一块鸡毛而已。点击此处了解园区租售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那些在细分赛道上谨慎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仅主业稳定,而且还逐步建立了多元化业务。
例如,龙湖聚焦“空间即服务”战略,孵化了房地产开发、商业投资、住房租赁、空间服务、住房租售、住房装修六大业务渠道,并积极尝试创新医疗、工业和城市等领域。这让龙湖从单一开发商发展成为空间运营服务商。其多元化业务,尤其是商业板块,已发展成为集团的招牌,不仅为集团贡献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毛利率也已超过开发业务。
物理空间有边界,但围绕空间运营和服务延伸业务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此之前,房地产企业必须弄清楚的是——我要挖掘哪些潜在优势?
2.转型不是盲目试错。关键是要挖掘自己的优势。
回到上一篇文章,万科、新城等已经涉足光伏、医美等热门行业。其他房地产公司是否也要跟上?
很明显不是。
不难发现,面对医美、生物等新兴行业,房地产企业完全是局外人。在这种产业隔山相隔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更容易采取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轻装上阵。
而对于光伏产业,房地产企业却选择了“入局”。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建设光伏发电的基础资产。
以万科为例。万科旗下万维物流是国内最大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商。截至今年9月,皖维物流全国仓储规模已达1200万平方米,其中冷链仓储规模190万平方米,拥有47个冷链物流园区。
冷库是能源消耗大户,物流园区本身提供了优良的光伏屋顶条件。使用光伏自用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可以获得补贴,而且光伏电站还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同样,新城、万达、世茂等房地产企业涉足光伏发电,也在充分利用其商业项目的屋顶。以此类推,拥有产业园、商场、酒店等现有资产的房地产企业布局光伏产业无疑是理所当然的。
可见,房地产企业试水新兴产业时,不能盲目跟风、跟风,而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延伸。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一点都在不断得到证实。比如,近两年建筑代理业务开始火爆。绿城管理、中原建设等首批尝鲜者受益于集团多年来积累的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获得“订单”、拓展代建业务的保证。
房地产已经过了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大多数房企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但现在地主没有“余粮”,盲目试错、盲目跟风是不现实的。众多房地产企业的经验表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拓展房地产上下游相关产业是水到渠成之举。成功概率较高,更容易与主营业务形成优势互补。立足自身优势,在细分领域坚持长远主义,深挖、细化领域,才是房地产下半年生存发展之道。
点击下图全渠道增加获客
相关资讯
-
湛江教育培训企业办理,湛江教育培训企业办理手续流程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湛江教育培训企业办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湛江教育培训企业办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蛋糕…
2024-10-16 16:41:25 0
-
主题教育企业集中培训,主题教育企业集中培训方案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主题教育企业集中培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主题教育企业集中培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集中教…
2024-10-15 05:09:16 0
-
教育培训企业怎么经营,教育培训企业怎么经营的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培训企业怎么经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培训企业怎么经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教育培…
2024-10-14 06:15:43 0
-
教育培训机构是不是,教育培训机构是不是企业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培训机构是不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培训机构是不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中专学校算…
2024-10-14 02:15:41 0
-
教育机构甲醛治理企业,教育机构甲醛标准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甲醛治理企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甲醛治理企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专业除…
2024-10-12 04:53: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