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教培机构面临哪些家长的问题)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教培机构面临哪些家长的问题)

家庭教育 2024-06-11 05:33:18 263 教育网

“我的孩子四岁了,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这还不够吗?”

“在美国肯定够了,但在海淀区肯定不够。”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教培机构面临哪些家长的问题)

暑假期间,微信朋友圈的一条短信让何海(化名)莫名焦虑。

在“暑期逆袭”、“弯道超车”、“加班抢在起跑线”的喧嚣中,先进教育和焦虑营销成为培训机构吸引学员的两大法宝;需求在扩大,但市场准入门槛低,部分课程质量低、价格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

“220-173=47,只剩下47个名额了!”

“仅剩43个名额!”

“不出发,我们就追不上!”

某机构招生老师利用微信朋友圈“减法”营销,“制造焦虑”,营造“抢”“赚”的氛围。

一些已经报名春季班的家长,为了暑期“继续上课”,还得登录APP抢网课。助教纷纷倒计时“读”,让气氛更加紧张。全家人准备“抢”课外班。

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焦灼营销“成功”“感染”了家长。

北京市西城区家长冯鑫(化名)的女儿将于9月进入初三。在北京最热的季节,冯欣和女儿每天往返于西城的家和海淀的培训机构之间。冯鑫说:“每天上四节课的人不多,也有每天上十个小时课的人。”

来自河北的家长赵晓娜也在暑假送孩子去参加“高中衔接班”。赵晓娜的孩子今年刚刚考完中考,中考前各种高中衔接课程就开始“轰炸”她的孩子。机构里的老师们还在耳边“兜售焦虑”。——“现在学生严格按照付款顺序分配座位,如果不付款,就只能坐在最后一排。”赵晓娜甚至表示,至少她是“幸运的”。“抢”了一门热门课程。

拥有多年中学教学经验的赵桂琴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课外辅导班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孩子自以为在课外班学到了知识,对课堂上偷懒的学习有抵触情绪,但实际上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扎实。“这就像吃了生米,无法消化,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真金白银能换来一个好导师吗?

家长愿意花高价送孩子去补习班。他们是否得到了高质量的教学或心理安慰?

记者在暗访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培训机构时,随机与一位名叫王浩的“老师”聊起了“机构里的老师是否需要教师资格证”的问题。他表示惊讶并说:“我不知道。”同时,王浩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是否具有经营资质,因为和他一样,其他“老师”大多是大学生。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教学资格的大学生,承担起了为学生授课、解惑的责任。

2022年,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培训机构应当将教师姓名、照片、授课时间和教师资格证书编号等公示在其网站和培训场所的显着位置。

记者查阅了6家线上线下课外辅导机构的招聘要求,只有1家机构在要求中注明“需要教师资格证”。王浩说,“在很多机构,教师资格证书只是简历和面试中的‘锦上添花’选项。”没有合格的师资、没有经营资质,这种培训班不仅培训质量令人担忧,也无法保障学员的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学费也高得惊人。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了一些课外培训机构。“新东方”为初中生提供一对一数学课,2小时,每小时400元;“学而思”为高中生提供各科一对一辅导,优惠价为每堂课998元。如果三个科目连续报价,价格还会更优惠。

目前,全国培训机构尚无统一的收费标准或规范。据多位家长提供的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一对一培训课程的价格在每节课200元到1000元左右,短期培训往往在1000元起。一些非正规培训机构忽视学校资质和师资力量,但其价格却与正规培训机构相同。以王浩的辅导班为例,他的工资是每班300元。可以想象,学生支付的费用将会更高。

牺牲学生们假期喘息的时间来“疯狂”补课,到底能消化多少?

“假期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喘口气、读卷子休息的时间,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真正了解、了解社会的窗口。”一位网友表示。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