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官网教务系统查询)

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官网教务系统查询)

家庭教育 2024-01-24 11:03:16 273 教育网

摘要:往年教务管理系统(常州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为您介绍,受疫情影响,我校近期发布17号紧急通知,推迟学生返校而2021级新生报到时间为9月15日。之后,学校将于9月6日起,如何操作往年的教务管理系统,对全体学生进行网上教学?学校教务处发布《江南大学2021.因疫情影响

我校近日发布第17号紧急通知

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官网教务系统查询)

学生返校及2021级新生报到时间

推迟至9月15日之后

学校将于9月6日开学

面向所有学生的在线教学

往年的教务管理体系具体如何操作?

学校教务处发布

《江南大学2021-2022学年较好学期本科教学工作计划》

我们一起来看看

校历调整

2021-2022学年最好的学期将于9月6日开始在线教学,往年寒假为1月9日。2021级军训时间已推迟,具体时间另行安排。所有本科生(含2021级新生)教学周为往年9月6日至12月26日,考试时间为往年12月27日至往年1月9日。

学习日程

1、开学报到。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学生将按照校历和规定进行网上报名。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线下返校报到通知进行线下报到,不得提前返(到)校。

2.学生注册。学生应当按照学校发出的学籍注册通知书进行注册。对于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按时返校的学生,学生所在学院将提前做好安排,并提醒学生请假。其注册由教务处根据特殊情况办理。

3.学籍变更。本学期需要返校的学生,由所在学院汇总并上报教务处。经教务处统一处理后,即可参加在线学习。线下注册后,将办理正式恢复手续。需要休学、退学的学生,线下报到后到教务处学生注册科(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除正常办理所需材料外,还应提供须提供律师)。本学期转专业的学生可于8月25日后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班级,并按照本通知的时间安排参加新班级的线上线下学习。因学籍变更需要补退本学期课程的学生(含转专业学生),应按照学校另行下发的补退课程通知办理相关手续。教务处。

4.课程补考。原计划于2021-2022学年年初进行的本科生补考已推迟。具体补考时间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5.教学任务。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好2021-2022学年学期教学任务。从开学到学生返校,各学院根据教学进度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学生返校期间暂停网上教学,因延误而耽误的教学将根据教学进度或安排通过补课的方式进行弥补。受疫情影响,教师无法按时返校或需要隔离观察执行教学任务。教师所在院校应提前做好计划。可以使用A、B或其他教师作为教师。课程设置需要调整的,学院应联系教务处办理相关事宜。并及时通知学生。

6.实践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可以线上授课或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待学生返校后转至线下进行。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必须在确保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开展,尽量减少跨省、跨市实习实践。原则上不允许跨省组织。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的实践教学,学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因疫情等不可控原因无法参加的学生采取替代方案。

7、体育。体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为开学后的网络教学提前做好准备。在线教学期间,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实用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不依赖场地和器材的体能训练。

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期间,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依托各类在线课程资源,运用慕课、微课,以及独家在线课程。根据班情开展线上教学,保障教学任务落实。

1.教育资源。各学院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在教研室或课程组组织在线教学团队,建设自有教学资源或利用现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慕课和微服务。2021-2022学年最佳学期课程表。课程和其他在线教学。学校目前提供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包括:

(一)我校自建、在线公开、省级在线公开课程;

(二)教育部国家级精品在线公开课程免费在线开放;

(3)江南大学MOOC学习平台课程资源;

(四)教育部向高等院校免费提供在线课程。

2.教学平台。根据2021-2022学年最佳学期教学任务安排,学院组织教师提前编制课程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平台。推荐的教学平台有:

(1)江南大学MOOC学习平台(超星泛亚在线教学平台)

(2)企业微信

(3)阿里巴巴钉钉(桌面版和手机版均需安装并注册才能使用)

3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教学资源形式、选课学生人数、使用的教学平台等,在线教学模式可以选择学校现有的MOOC、校外平台MOOC、教师录播课、微课、PPT+录音合成等。但不建议使用网络直播进行在线教学。

4、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原教学安排,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线教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讨论、问答等教学活动,布置在线作业,并进行在线测试。和其他学习评估;强化教学过程质量监督、在线教学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等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平台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注意事项提示:

(一)课程教学资源提前准备好课程门户资源。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并及时在教学平台发布或上传至课程QQ或微信群。课程教学资源。提供PPT课件、电子教材、课程教学视频(课程教学视频必须提前准备好以便记录,建议课程教学视频根据知识点分为10-15分钟的短视频)并上传至教学平台、课程QQ群、微信群等网络空间。

(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教师需要对在线教学中因平台故障、网络拥塞等原因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他们必须提前熟悉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提前进行试讲和技术故障。故障排除和教学计划切换演练。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在线教学,都必须提前将教学资源(如视频、PPT录音)上传到课程教学组,并提前告知学生下载。教学过程中,如因网络异常等原因导致教学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应通过其他渠道(如手机QQ、微信课程群)安排课程讨论话题或课堂作业,并安排学生观看提前上传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自主学习。

5、实践课程。对于不适合在线教学的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课程,将推迟至学生正式返校。对于课程的安全知识、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MOOC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在线平台,发布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课件,引导学生先自学。

6.日程安排

(一)8月25日前,信息建设与管理中心完成教学平台准备工作,学院组织教师准备课程教学资源;

(二)8月26日前,教学评价与教师卓越中心完成教学平台用户手册(教师版、学生版)的编写,并指导学院开展平台使用培训;

(三)8月26日,各学院组织2021-2022学年较好学期教师平台使用培训,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群二维码或其他群密码的形成;

(四)8月27日至28日,教师所在学院汇总课程教学组二维码或相关入班密码在学院网站或其他渠道公示,在线课程汇总表(见附件1)将转发至教务处教务科,教务处汇总并在教务处网站上公布;

(5)8月30日至31日,学生根据个人选课加入相应的课程教学组;

(6)9月1日至2日,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并完成平台测试;

(七)9月3日至5日,学院组织对课程群组建、教学资源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测试网络教学运行状况;

(八)9月6日起,教师将根据2021-2022学年较好的学期教学时间安排,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要求进行线上教学。

安全须知

1.学院。各学院及相关教学单位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学院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参加的教学工作组。负责制定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协调教学工作安排,确保课程如期开设,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做好线上教学期间与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

2.教学评估和教师卓越中心。编制教学平台用户手册(教师版、学生版),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联系人:郑老师

3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提供网络技术支持。

联络人:

王老师

李老师

于老师

4.教务处。狠抓疫情防控,综合考虑本科教学安排,提前谋划,协调本科教学工作,提供课程安排和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发布2021级新生学业管理系统使用指南,指导学生查看课表、加入课程教学小组。

教务部联系人:高老师

教学建设部联系人:陈老师

实践教学管理科联系人:魏老师

学生注册部联系人:王老师

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学院教学院长、教学秘书及其他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保持顺畅沟通,及时办理师生教学及教学管理相关工作的咨询和处理。

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主体作用,组织在线教学服务团队,加强课程承担单位与学生所在院校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加强推广宣传。

附件1:2021-2022学年较好学期本科在线教学课程信息汇总表

附件2:2021级新生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指南

附件3:江南大学MOOC平台用户手册(学生)(附件详见教务处网站通知)

学生返校安排、新生报到等。

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获取后续通知

大家一定要时刻坚持个人防护

积极接种疫苗并遵守相关防疫要求

愿所有江南人民平安健康

希望我们早日能在江南相见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来自江南大学,微信ID:jnu-1958。

稿件来源:教务处

本期编辑:张铁根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提供意见和建议。邮箱:jnuxmt2014@163.com

热爱母校,从点赞、评论、转发开始!

版权所有2014-2021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