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怎样做好居家期劳动教育(居家劳动教育方案)

怎样做好居家期劳动教育(居家劳动教育方案)

家庭教育 2024-06-12 15:45:21 550 教育网

利用居家时间上好劳动教育课

类别:教育资讯日期:2022-12-2717:14:11来源:中国教育报A+A-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征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的通知》,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大规模的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正常有效发展。

怎样做好居家期劳动教育(居家劳动教育方案)

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的必修课,内容广泛,其中家务劳动是“日常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家时(包括寒暑假),是开展劳动教育尤其是家务劳动的最佳时机。特别是一些地方因疫情转为线上教学,要改变“重网络课程教学,轻家庭劳动教育”的做法,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帮助家人做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

首先,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劳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不仅可以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从而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优秀班主任、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不要低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全中国的学生,如果每天做家务,就会知道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能承担起家庭责任,不努力学习是不可能的。”可见,一旦养成了工作习惯,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会成功培养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增强,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如果你能忍受体力劳动的艰辛,自然就能忍受学习的艰辛。有时学生学习不感兴趣,遇到困难就退缩。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害怕困难和挑战。因此,通过适当的劳动教育,可以锤炼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其次,要设计好家务劳动课程。家务劳动包括很多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可参考教育部《关于征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的通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特点,列出家务劳动教育清单,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重点,形成“家务劳动任务群”。

一是学习如何美化家居环境,如让学生学习扫地、拖地、擦桌子、洗碗、叠衣被、收拾房间等家庭清洁美化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并通过劳动体验美好生活。来创造,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价值,进而增强劳动意识。二是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比如学习烹饪技巧,培养自理能力,在制作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关系。三是因地制宜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参加果蔬种植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参与动物饲养劳动,在照顾生命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识;烹饪、服装、园艺等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学以致用,更高质量地完成家务任务。

再其次,要组织好家务劳动实践活动。要制定家务劳动方案,精心策划劳动实践活动,让班上学生全体参与。一是开好线上线下主题班会,确定活动主题,公布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二是开展打卡或竞赛活动,激发劳动兴趣,如开展“美食自己做,厨艺大比拼”竞赛活动,让学生从菜谱制定到食材采购、制作等全过程独立完成,然后在班级在线平台交流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分享劳动体会,评选优秀作品、厨艺达人等。同时,在评价环节要引入增值评价理念,考虑到学生烹饪基础不同,手艺水平不同,为保护大家参与积极性,奖项尽可能多设置,奖励面尽可能广,防止目标太高、奖项太少,让有些学生因为初学达不到理想水平而产生自卑甚至退缩心理。劳动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劳动习惯,因此,在设计诸如“厨艺比拼”活动时,也不要只止步于做一次饭、炒一个菜,应设计成连续多次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总之,家务劳动有时间可多做,没时间可少做,但必须每天坚持下来,日积月累,最终形成劳动习惯。

最后,要紧密联系家长,形成家校共育的家务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学生不做家务,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溺爱孩子,不愿放手让孩子去劳动。因此,要取得家务劳动的教育效果,一是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知道家务劳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二是让家长做好家务劳动的第一任教师,指导孩子每项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劳动安全等。三是要让家长参与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感受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快乐。当然,也可树立支持和配合家务劳动的家长榜样,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家务劳动成为职校生必修的功课。

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总之,在设计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时,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参与劳动,使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和习惯。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