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致敬燃灯者!93岁教师叶连平说,希望最后一口气留在讲台)

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致敬燃灯者!93岁教师叶连平说,希望最后一口气留在讲台)

家庭教育 2024-06-05 11:59:52 353 教育网

2018年9月23日,叶连平正在给学生辅导。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胡宁/摄

许多年后,有人给叶连平算了一笔账。如果他收取学费,他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因为他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

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致敬燃灯者!93岁教师叶连平说,希望最后一口气留在讲台)

但这位91岁的退休教师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布陈村。他的房子只有一间半房间,是一栋昏暗的旧平房。18年来,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教室。

从2000年开始,叶连平每天辅导村里孩子们的课外学习,后来又开设了周末英语辅导班。英语是这些孩子的通病。有些人的英语成绩不好,影响了他们的升学。

直到今天,他仍然遇到听不懂简单英语句子的初中生。一名学生写下这26个英文字母,就像用胶水粘在一起一样。在笔记本上找到正确的单词几乎是困难的。他指着作业,无奈地说:“看!看!”

这些孩子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天然的劣势。村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爷爷奶奶甚至不认识汉字。

一块木头“抹上墨水”就成了黑板

叶连平的课本来就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的一种方式。他最初招募孩子们到他家做作业。他把它“用墨涂在”一块木板上,挂在门上,就成了一块黑板。教具也是自制的。早年经常停电,他们只好搬到院子里。

自1978年底成为一名教师以来,他曾服务过的学校在过去40年里失去了7名英语教师。他辅导的一个女孩,最夸张的三年里,请了三位英语老师。由于早年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过,叶连平的英语非常流利。在他看来,补好英语科目是重中之重。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至2013年,乡村教师数量从472.95万人下降到330.45万人,流失率达30%。

教师“出去不了”、“留不住”、“教不好”已成为农村教育的难题。叶连平因为听课惯了,语气起伏不定:“好老师不来,好老师就留不住。”

1991年退休后,叶连平就像一块“补丁”,填补了农村教育体系的明显空白。当附近学校的老师生病或临产时,他随时会来接任代课老师,短则几天,长则三年。

1995年,叶老师到离家近60里的一所县办中学代课。几乎“崩溃”的班级,被叶连平下班后强行跑了45天,将缺课的28名学生一一带回了教室。毕业当年,该班的中考成绩优于平行班。但由于叶连平很久没有回家,家又被盗,他拒绝了中学的留校邀请。

虽然他声称“没有我太阳照样转”,但至少对于他的村子来说,“叶连平”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因拆迁或外出打工而完全离开自己的村庄。叶连平任教的卜辰学校,从鼎盛时期的千余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单班九个年级,学生总数达两百多人。

留在村里的孩子们,甚至是五年级的女孩,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这个女孩被她转学的朋友描述的学校所吸引,她不喜欢放学后回县城老家的老师。无论风雨无阻,只有叶老师会在村里等她。

叶连平教书无忧、教书好的名声逐渐传开,学校里人满为患。每当放学时,他家里高低不同的桌凳上都挤满了孩子。人最多的时候,孩子们开玩笑说,光是上厕所就得翻两座喜马拉雅山。

2010年,吴江镇政府出资将叶连平家对面的两个仓库改造成教室和图书馆。企业家捐赠桌椅60套。孩子们的上课环境改善了很多。

七年前,这里挂着一块“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牌子。原来的两个英语班已发展为从识字班到高级班的四个班。许多高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志愿教学。今年,165名孩子参加了暑期班。通常有70多人在这里辅导。学生们不仅是村里的学生,还有周边村镇的学生,甚至还有县城的孩子来到这里。

他的钱变成了手风琴、树苗,却连一瓶一元水都不愿意买。

叶连平没有孩子。除了他和妻子的基本伙食费外,他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他资助购买教科书、练习册和印刷试卷。当他遇到特别困难的学生时,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到处乞讨,帮助这个孩子买一辆电动车,帮助那个孩子筹集学费。

对于他来说,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足以维持生计。他经常穿着十多年前的磨边上衣和打补丁的裤子。只要干净整洁,他就不会觉得尴尬。为了省钱,他会骑车到几英里外去买菜。去南京买书时,他连1块钱一瓶的水都不愿意买。

但为了孩子,他每年可以花几千元自费包车,带孩子去南京、合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科技馆,还带他们参观了和县西凉山烈士陵园的坟墓。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2012年起,叶连平用自己的2.1万元积蓄,加上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捐款,设立了奖学金,至今已惠及100多人。

他代课所得的全部报酬都捐给了他曾短暂服务过的学校。这笔钱有的变成了手风琴,有的则变成了校园里的树苗。

并不是每个人都感激他的善意。有人称他为“老对拐”,当地方言的意思是“老250”。一些老师曾指责他“偷生意”。

和县委宣传部电教中心主任王小思花了很长时间拍摄叶连平的纪录片。几年前,他无意中拍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五六百米外,教室外玩耍的小学生远远地看到了叶连平。孩子们都跑了过来,纷纷喊着“叶老师”“叶老师”。但叶连平只是再三答应,拍拍一些人的头,提醒其他人擦擦鼻子,微笑着开车送孩子们回教室。镜头后面的王小思觉得很神奇。是什么让这么多孩子和刚上过几堂课的老人产生如此亲近的感觉?

叶连平年纪越大,他就越焦虑。每个周一一早,他都会赶着批改周末刚刚留下的作业。几年前,他接受了脑部手术,手术后4天就被紧急出院。他的旧自行车都被他称为“风火轮”。中秋节期间,学生们纷纷前来探望他。他也和他们聊了几句,不吃不喝,赶紧继续批改作业、备课。

叶连平认为,他的焦虑和意图很大程度上是从“后悔”的角度出发的。少年时在大使馆的生活教会了他英语,并让他结识了礼顿·斯图尔特(LeightonStuart)等大人物。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陷入了无法辩解的境地。从1955年到1978年,他的生命被推迟了23年。

对于他来说,上学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叶连平曾因“连吃饭都困难”而从上海南苏中学退学。当时,他的老师含着泪送走了这个班上的优秀学生。

如果不是村里原来的老师1978年考上大学,偶然出现了一个空缺,叶连平这辈子可能就没有机会当老师了。

在叶连平心目中,教师这份工作的美妙之处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无法比拟的”。“带我去见阎王,来世为师,我还不满意。”

他怀着与年龄不符的热忱,忘不了自己20多年来的养猪、务农、打工经历。“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弥补。”叶连平苍老的声音轻声说道。

退休当天,接到退休通知的叶连平趴在桌子上哭了。

他也向学生们倾注了遗憾和珍惜。由于叶连平的家离学校很近,这些年来,很多学生都住在他家,因为没有人照顾,或者住得太远。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女孩在这里断断续续地住了三年。她让叶连平帮人买她用来往返学校和家的电动车。不只是她,很多学生生病时都收到过叶老师骑自行车送来的药。

萍萍,一个现在在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就读的女孩,成绩一直都很好。有一次她生病忘记向补习班请假,叶连平严厉批评了她。

叶连平的教育方法给一些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萍萍还记得,以前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叶老师带他们去合肥的三天。那时她还没有去过太多地方,根本不知道村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时,她第一次吃酒店自助餐,第一次看机器人踢足球,第一次看到陌生的钢床。她还记得,当她的手触碰它时,仍然很痛。她突然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大”。

萍萍的父母从她一岁起就在外打工多年。萍萍与患有腿部问题的祖母住在一起。那个时候,她常常感到孤独。叶连平成了她最大的安慰。每次放学,她都喜欢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教室看叶老师备课。周末到了,萍萍最喜欢的事情不是在家看电视,而是整天去图书馆看书。大多数农村家庭藏书很少,图书馆里的书几乎都被村里的孩子撕烂了。

对于萍萍这样的孩子来说,香港这座繁华的城市原本是一个遥远而未知的概念。但暑假结束后,香港大学的学生来教书,她一直记得那个穿着浅粉色半袖衬衫和牛仔短裤的漂亮姐姐。她带着萍萍他们看英文电影、唱歌、玩纸牌。当看到这个小老师的时候,萍萍第一次告诉自己,她想去大城市发展。

今年夏天,外面的大学生志愿者教孩子们如何制作口罩。孩子们戴着做好的口罩成群结队地回家,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我的动力是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倒下。”

有一次,叶连平在打扫教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有一张画满了心形、太阳和鲜花的图画。孩子在画中写道:“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尽可能多地陪在我身边!如果你们爱我,就尽可能地拥抱我!陪在我身边,赞美我,亲吻我,拥抱我。”爸爸妈妈最爱我,但我不明白,什么是爱?”叶连平保存着这张照片,当上面的领导来到步尘村时,他给他们看、感受留守儿童的期盼。

“德、智、体、美、劳”,在叶连平看来,现在的学校教育对“智”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德”的重视。今年,他还自掏腰包印了2000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分发给附近的学校。对他来说,最让他担心的是留守未成年人在家里受到娇惯。“爱情已经过度紧张,是时候减肥了。”

这种溺爱让老人很担心。虽然有的留守儿童出身贫困,但他们的祖父母都会想尽办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向爷爷要5元钱买零食。“不给5块钱我就不学习。”有的孩子想喝水,奶奶会帮他们吹两遍,然后倒进杯子里递过去。有些孩子与祖父母相矛盾。当叶连平在教室里看到类似的现象时,他会立即提醒他。“爷爷奶奶十有八九是文盲,唯一的办法就是应观世音菩萨的请求。导致这些孩子性格傲慢、顽固,给正常的启蒙教育带来很大麻烦。”

叶连平从小事开始询问这些孩子。例如,进出门时必须向老师问好和告别。他要求孩子们回家后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祖父母。孩子们很容易被手机和电脑所吸引。有一天,叶连平发现一个上周刚考完试的孩子不是在教室里抄黑板上的字,而是跑到后院玩电脑。他发脾气了,不管他说什么,都要孩子的奶奶把他带走。回家。

但更多的时候,这里还是只有叶连平一个人。除非是周末,白天的教室大多是空的,时不时就能听到他的叹息声。批改作业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有时,他会看着自己眼中的红十字,皱着眉头,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批评。靠墙的长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四个班的作业本。他将学生们的成绩一一抄录下来,然后将排名贴在墙上。

在今年的脑出血和自行车与踏板车相撞事件之后,时间终于展现了它的力量。叶连平的衰老比以前明显多了。他的耳朵能听清楚的句子越来越少,他的“风火轮”也慢了下来,他终于表现得像个老人了。

前段时间,新电脑搬到“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时,一位矮小的小学生问他能不能玩电脑。他听不清楚。小男孩叫了三声,叶连平终于明白了大概,回答道:“那件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当发现孩子总是粘在电脑上时,叶连平赶紧找人帮他摆脱电脑。走开。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的“接班人”。布肯学校校长鞠平书已向退休教师征求意见,并与相关部门讨论继任者问题,但尚未得到答复。“这么多年,叶先生全身心投入志愿工作,甚至资助这个项目,他的身高太高了,其他人怕接手后做不到他所做的事情。”

“我的动力是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倒下。”当天,村里正在举行葬礼,91岁的叶连平向记者解释说:“今天我提前下葬的老人,他家有好几个后人都是我的学生,他死的时候才10岁。”共84个。”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