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中考简单嘛(中考简单一点好还是难一点好)

中考简单嘛(中考简单一点好还是难一点好)

家庭教育 2024-05-16 05:10:51 984 教育网

今年是“双减”后的首个高中高考。风向标如何转变,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命运,也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方向。

围绕高中高考的评价呈现出一个夸张的“分水岭”:

中考简单嘛(中考简单一点好还是难一点好)

中考轻松得可笑,“人人高分”,满分660分,就算是600分,我还担心自己考不上普通高中!

高考难成,考生“难消化”的情况很少见……想要韦深占有他,真是难得!

对此,网络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今年的中考题目很简单。明年还会变回来吗?

中考容易,高考难。是不是很矛盾呢?

孩子该如何应对“双减”+“选拔”考试?

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政策,只有尽早找准方向,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提前规划学习路线,少走弯路,尽可能接近成功!

1

中考难度或将继续降低

今年中考题目的简单性让很多家长感到震惊。其中,北京和广东不分上下,都成为2022年中考网红。

今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第一题长这样:

当这个问题发到家长群时,一位家长表示:“我幼儿园的宝宝也能做到。”

有网友制作了这样的图片,调侃北京中考难度的演变。

虽然是玩笑,但也看得出来,北京中考的题目难度确实是在逐年降低。

至于广东省中考试题,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小学六年级的试题也首次正式列入中考卷子。

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试卷

很多家长表示,如果自家刚小学毕业的孩子能做到,就能拿满分。

在上海,文言阅读考试也是以六年级课文《两小儿辩日》为依据,这种“不难”已经达到了顶峰。

再想想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北京中考成绩。“全员考高分”、“每个操场一分”、“就算考了600分,也会分流到职业高中”的情况已经成为必然……

除上述城市外,杭州、重庆等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今年话题简单,明年再改回来的想法可能会成为一种奢侈!

从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到:

其中,“科学设置试卷难度”这一点指出:

中考和毕业考试合二为一……防止高难度试卷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只要毕业考试通过就够了。不过,中考虽然是选拔考试,但与毕业考试属于同一级别。出题器向下兼容,降低试题难度是必然的。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号文,其中还提到:

当前,一些地方和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数量过多、难度高、质量低、成绩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违背素质教育导向,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纠正它。

指导思想之一是规范考试命题管理,避免杂题,减少试题死记硬背,防止试题太难。

2022年中考只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开始。未来几年,中考简单化或许是大势所趋。

2

实行新高考

为什么题目越来越难?

2022年高考刚刚结束,一本《高考作文》、另一本《高考数学》因为“听难的声音”先后霸占热搜!

语文作文涉及围棋、经典、人文、创新、时代精神……很多方面。

高考数学创下最低“平均分”,甚至有人称之为“十年来最难的一次”。

结合今年的高考,我想起往年的情况,有些确实很难让考生“消化”。

例如,山东省2021年高考,学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学难,化学比物理难,物理比以前更难。不管怎样,学生们学完每一科后都感觉:对我来说太难了!

基于此,不少人预测未来高考会越来越“难”。考试院给出的答复是:必须发挥选拔功能。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大家的猜测!

中考越来越容易,高考却越来越难。这不是矛盾吗?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中考和高考有着不同的教育使命。如果说现在的中考已经慢慢从选拔考试转向资格考试,那么高考就是国家真正选拔人才(或者说高端、高级人才)的开始。

这几年中考的“分流论”让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过早的分流对于那些有潜力、发育较晚的孩子来说有点残酷。

现在中考变得更加简单,那些“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中上层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升入普通高中。对于那些学习不努力、基础薄弱、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孩子,国家将因材施教,培养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高考应该筛选出“真正聪明”、能够从事“创新”工作的人。这一点从高考出题由大学教授订制或审核就可见一斑。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任何学科专家都不会考虑其他学科的难度,而是会从本学科的角度来选拔人才。他们不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或如何教,他们只想选择他们想要的人。

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也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通过高考,为大学和国家选拔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学生。比如,在科技领域,有35项技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卡住”。中国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局面?需要创新型人才。

毕竟国家认为不能靠中考选拔“颠覆性创新人才”;国家需要的优质“螺丝钉”必须从日益困难的高考中挑选出来。

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国家哪个方向缺少人才,接力棒就向哪个方向挥动。

有网友评价:这个模式就是先刷懒人,再刷傻人。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是有道理的。毕竟,在教育的最后,“提前选拔”的功能始终是要实现的,此时无非就是高考。

3

“双减”+“选择性”考试

孩子们可以做什么来实现双赢?

简化中考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分化程度降低。同一张试卷会得到大量的高分。

今年的杭州中考,570+的学生随处可见,580+的学生齐聚一堂,590+的学生也不稀奇。

其次,就是题目简单,分数高,容错率也低。

今年的北京中考,海淀前2000名学生的录取卡在651分,失分率不超过1.3%。

也就是说,中考满分是660分,651分只能扣9分。且不说受疫情影响,体育课全部学生都是满分,剩下的7个科目必须有多个满分,才能给其他科目留出一定的误差空间,才能进入前2000名。

中考的题目一般都很简单,但“一分一操场”,怎样才能在高分中脱颖而出呢?

全面的

多注重基础,多注重细节。过去追求难度将转变为追求全面性。课本知识多读几遍,力争学透;加大复习力度,培养孩子的熟练程度;培养学习习惯,一丝不苟,一丝不苟,不犯任何错误。

范围扩大了。过去,数学、物理、化学是主要科目。现在难度降低了,你可以把部分精力和时间分配到其他科目上。因为,当整体难度降低后,就要“寸土必争”,偏科肯定行不通。分解它

基础比较差的孩子:如果初中时“认真细致”,踏踏实实学习,即使紧跟学校,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自律聪明的牛娃:不要沉迷于“做难事=聪明”的虚假快感。细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聪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孩子确实有天赋,但不能耐心细致。特殊教育频道是最好的选择。在北京,他们被称为“早训”“八本八素”……在上海,他们被称为“自招”……高考越来越难意味着什么?

高考越来越难了。很多人甚至看不懂所有的题,没有做过所有的测试,没有做过所有的测试,知道但不完全,从来没有见过测试的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知识开始破碎、混杂,多科目、多角度,考试复杂而灵活。

仅仅考语文和数学是不够的。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美术、体育、音乐都被添加进来。

提问形式灵活、多变、可扩展。您不仅需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还需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你需要了解世界的一切,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

同一主题的多种方法,能够综合、举一反三……

高考本来就是拉大孩子差距的选拔考试。可以说,新高考不是更难,而是更灵活、更广、更深。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候选人中选出最优秀的。这不是分级教育的问题,而是公平竞争和最有能力的候选人的问题。

我们近年来的高考经历也告诉我们:

过去“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只要你采取提出问题、多回答问题来获得高分的策略,那就已经过时了。

现行高考题:

不再是老师说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传递创新、灵活的声音;

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

不注重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孩子,将来会吃大亏……

未来教育:

更加注重孩子自身思维、内驱力、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

未来的人才必须会思、会学、会用;

关注人文、历史、经典、时代等,题材广泛;

不要偏科,提前找到自己优势的学科,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今的孩子面临着“双减”和高考难度增加的双重考验。但无论考试趋势如何变化,家长的教育责任始终不变。

只有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向和目标,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孩子开阔视野,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未来的路才能留给孩子自己。

家长和学校是主导者,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到达终点!

资料来源:当代教育媒体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