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校长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的发言)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校长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的发言)

家庭教育 2024-06-13 10:19:30 862 教育网

江西一乡村小学校长自费为孩子“加餐”,被拍成短视频走红网络

张占良: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感觉”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校长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的发言)

张占良正在给孩子们准备零食。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江西一所农村小学45岁男校长和25名留守儿童的生活故事被拍成视频引起媒体关注。

这所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小学名叫黄泥小学。它有五个年级,由一名校长、五名教师和25名学生组成。2018年12月3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校长时,他正准备给孩子们做土豆排骨。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早市买食材,下午两点就开始做饭。“下午4点孩子们放学后,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校长张占良从2018年10月开始,每天都自费采购食材,制作“营养餐”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

孩子日常零食的视频记录

在鹰潭市余江区春桃镇,距市区8公里的黄泥教学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春桃镇政府1月1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张校长的事迹已在当地流传。“张校长的个人行为感染了很多人。该小学今后将进一步规范食品配料和餐饮卫生。”

2018年9月3日,开学第三天,张占良买了全新的大铁锅和炉子,决定每天下午放学前给孩子们做一顿美味又营养的饭菜。

“并不是孩子们家里有困难,我只是想离他们更近一些,多关心他们一些。”张占良说,营养餐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没想到孩子们也来帮忙,洗菜、生火、摆碗、捡垃圾。这一切让他非常感动。

视频中,张占良正在户外餐桌上做饭,正准备关火取出,周围还有孩子。这一幕被实习老师拍了下来并发布到网上。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发布该视频的账号就获得了15万“粉丝”。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发布了88个视频,单个视频最高观看次数接近200万次。“师生们一起做了粉丝炖牛排”、“猪肝丝面”、“今天给孩子们做了红枣冰糖雪梨”、“和孩子们一起蒸酥油包子”。视频记录了张占良为孩子们做的每一道菜。蔬菜。

农民工家长可以在线了解孩子的动态

2018年11月,在外工作的吴卫芳偶然看到一段短视频,发现了女儿的身影,这让她非常高兴。

“我和老公在国外打工多年,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快乐地成长,在外打工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吴卫方说,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黄泥小学老师吴梦玲告诉新京报记者,“我觉得孩子们更加开朗、自信了。”

52岁的熊老师在余江区春桃镇黄泥村经营一家养猪场。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的养猪场距离黄泥小学不远。“张校长来这里已经几个月了。是的,他每天都给孩子们做饭,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好事。”

张占良告诉新京报记者,他走红后,不少“粉丝”给他私信,想为孩子们筹集资金,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孩子们真正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不希望孩子暂时受到外界的打扰。”他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补充心理和精神的营养。

对话

“孩子不缺钱,缺的是陪伴。”

2018年12月27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布了张校长的故事,并评论道:“简单的行为、简单的快乐感动了很多人。”面对公众对孩子的关注,张占良坦言,孩子其实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目前,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外界太多的打扰,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走红有压力,“我会坚持下去”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做饭?

张占良:2018年9月,我和学校老师商量如何继续小学,让流失的学生能够回来,让剩下的25名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具体实施将于10月开始。

新京报:为什么要拍摄、录制这些视频?

张占良:这张照片是我儿子张子奇和他女朋友程芳给我们拍的。程芳现在也是我们学校的实习生,是一名见习老师。她第一个提出“拍视频记录我和孩子的生活”的想法。这样她就能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泸州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新京报:粉丝数什么时候达到15万?

张占良:我们是2018年11月以后才开始录制视频的,确实没想到粉丝数量增长得这么快。我们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一个觉得好玩、有趣,第二个也觉得这是在传递一种正能量的方式。

新京报:现在有了更多人关注,你有什么计划吗?

张占良:现在反思一下,我需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我,他们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并坚持下去。另外,我们周围的学校、领导、社会各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我是否坚持下去、如何坚持下去。所以现在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有趣的想法了,会很有压力。

自费做“营养餐”:80元/天

新京报:你每天自己做饭吗?

张占良:我的孩子其实每天都在家吃饭。这对我来说是一顿“营养餐”。每天早上7点左右,我就去菜市场买当天的新鲜蔬菜,买当天吃的东西。准备工作从下午两点开始。用餐时间通常是下午最后一堂课。4点左右,他们放学后就吃饭。

新京报:餐饮资金从哪里来?

张占良:目前是我个人出资。每天做饭的费用在80元左右。我也没有向学校财务部门或上级申请资金支持。以后如果这件事情能够把一些因为用餐不便而离开的孩子带回我们学校的话,我也会想一些办法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目前我个人的经济能力还是可以支撑这笔费用的。

新京报:菜谱是怎么确定的?

张占良:一开始我给大家买了馒头、馒头之类的,才30多元,但学生们对吃这些东西没有兴趣。后来我就想过改变一下烹饪方法,尝试做不同的菜肴。现在每天一道菜,而且每天都在变。

新京报:孩子吃饭有什么反应?

张占良:他们其实很期待老师今天做的菜。其实它们的口味也不同,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它们好吃不好吃。比如,有的孩子觉得土豆排骨好吃,但他们不喜欢土豆。很难同意,但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受到外界的打扰。”

新京报:您什么时候当上校长的?

张占良:我是2018年9月转学到这所学校的,之前我曾在本乡其他小学工作过。2018年下半年,镇中心学校校长把我调到这所小学任校长。这所小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一所乡村小学。大约十年前,学校还有100多名学生。现在,为了让孩子上学,学校附近的不少居民都搬到了县城。渐渐地,学生越来越少。目前,学校有学生25人,全部为留守儿童。包括我在内,一共有6位老师。

新京报:有人想给孩子捐钱,你拒绝了?

张占良:是的。这笔钱怎么花、怎么用是相当敏感的,我不想让更多人担心。如果我有钱的话我自己付钱。而且,孩子们其实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目前,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扰。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新京报:从教25年,您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

张占良:我认为教师职业责任重大。我们要教育好孩子,照顾好农村孩子。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责任。看到孩子们的命运在我们的教育下发生的变化,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感到职业自豪感。

留守儿童的特点是缺乏自信。他们也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这一点不如城市孩子或者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没有人指导。

新京报:你未来有什么计划?

张占良:我希望建设一所更好的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家长相信我,把孩子交给我们。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留守儿童之家”。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我们不仅要做营养丰富的饭菜,还要多做活动、做游戏,让他们生活得快乐。

记者李一凡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