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是由父母来负责任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果视频)

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是由父母来负责任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果视频)

家庭教育 2024-05-30 17:27:42 381 教育网

12岁的孩子寒假期间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一个月就花了8000多元购买游戏装备。母亲本想教育几句,没想到孩子却离家出走。幸运的是,他安全回到家。面对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这位妈妈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家长接到银行催债电话

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是由父母来负责任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果视频)

张女士来自咸阳周边农村。为了给孩子楠楠(化名)一个像城里孩子一样良好的教育环境,她和丈夫来到西安和孩子一起生活。丈夫平时经常给外面的居民楼送水,而她则负责家务和带孩子。去年,张女士在城西为12岁的楠楠找到了一所中学读书。学费比普通学生高很多,但她和丈夫都觉得值得。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即使父母生活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然而,自从去年楠楠进入中学后,张女士发现楠楠开始沉迷于手机上的网络游戏。有时她会和同学通过电话谈论游戏。对于男生来说,喜欢游戏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并没有引起她的兴趣。注意。但就在几天前,张女士突然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催促她尽快偿还贷款。她发现自己的信用卡已经消费了8334元。原来,这次购买是孩子楠楠在手机上通过支付宝购买游戏装备而进行的。

批评孩子离家出走

张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没有文化,来到西安打工,就是为了让楠楠能上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家人租了一套十几平米的房子,所有的开支都是靠丈夫送水的微薄收入支撑的。所以当她看到楠楠花8000多块钱玩游戏时,她感到非常失望。她认为孩子太无知,不理解父母的辛苦,所以认真地对楠楠说了几句话。没想到,那天中午,楠楠留下了一张纸条。说:“我觉得不舒服,所以我就走了。”

当得知孩子离家出走时,张女士和丈夫焦急万分。他们到处寻找孩子的下落。他们搜遍了所有同学的家,但仍然没有孩子的下落。直到晚上七点才到。正当家人着急的时候,楠楠终于自己回来了。看到孩子回来,张女士不敢骂,也不敢出声,只好不再提起这件事。

希望游戏公司能够退款

昨天,记者来到张女士家中,看到她的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名为《全民枪战》的游戏。当她进入游戏页面后,立即弹出了一个对话框,这是商家推销游戏装备供用户消费的消息。随后,记者看到,其中一把“枪械”的价格竟然高达600多元。张女士告诉记者,楠楠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的信用卡绑定到了支付宝,并删除了每条消费短信。所以如果不是银行催促她还款,真不知道楠楠会花多少钱在游戏上。

张女士表示,她没有看孩子玩手机游戏,她有一定的监督责任。然而,当未成年人被允许花钱玩游戏时,游戏公司是否有一定的责任呢?其次,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不能打或骂他们。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该怎么办?

游戏公司表示

退款需提供法律证据

游戏公司有责任吗?陕西王秉森律师事务所何海明律师表示,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000元购买游戏装备,显然超出了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该交易属于尚未确定效力的合同,即须经法定代表人(监护人)认可后才有效。

随后,记者联系了游戏客服人员。对方表示,游戏公司无法识别用户是否未成年人,因此需要家长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监督。其次,网络游戏等虚拟设备一旦消费就不能退款,但如果涉及未成年人,除非对方能提供法律证据证明该消费确实是未成年人单独用手机进行的。然后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向公司反映并退款。

专家观点

家长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徐建国表示,孩子不听话往往有家庭原因,家长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据报道,一些家庭倾向于迁就、溺爱、纵容孩子,因此孩子认为凡事都应该由他们说了算。家长首先应该认识到以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其次,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的游戏,以后最好不要让未成年人接触。毕竟他们没有成人思维,缺乏控制力。

本文由记者张雷、实习生王思瑶撰写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