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初中毕业那年到那年(初中毕业那年,你还想卖了我换彩礼钱)

初中毕业那年到那年(初中毕业那年,你还想卖了我换彩礼钱)

教育机构 2024-08-12 05:02:05 941 教育网

图片来自网络

1982年7月,我刚刚十六岁,初中毕业了。我计划得很充分,学习了八年,即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回忆起我八年的学习经历并不容易。大部分都是和土豆饺子、炒面(青稞面做的)一起度过的。虽然当时农村的生活很困难,但我们还是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毕竟没有挨饿。比我们大几岁的人就幸运多了,毕竟我们躲过了三年的困难时期。

初中毕业那年到那年(初中毕业那年,你还想卖了我换彩礼钱)

一转眼,就到了开学时间。不用说,班里的尖子生都进入了高中或者师范学院继续深造。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了学业。经过努力,两三年后事业和爱情都会有丰收,大家都会拥抱美好。只有我们,筛子下的麦子,目光短浅、不择手段的人,在人生的丁字路口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最后,我们放弃学业,辍学务农,留在原地,永远定格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说些悲伤的事,仅此而已吗?就连班里班外,包括村里村外的赞金、还丹等人,都被他们的聪明给骗了,能够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作业。结果我们这些不能去铜(哈)、不能去铁的人,没有能力把父母带下地的人,整天背着两袋糠茶,去问媒人。找老婆,要不是嘎阿哥叶子妈的,说不定他还是光棍呢。

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不知道书里有金。没想到,这挥之不去的缘分,注定了我这一生历尽磨难,常年漂泊,离开故乡,过着辛苦而又苦难的生活。

我的父母显得很无助。他们认为自己还太年轻,不适合出去打工,所以不能为此担心。有些事情如果留在家里是不可靠的,所以他们只好留在他们身边,呆在家里,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坚持下去。两年后再说吧!这两年,山坡上、田野里,有一个小伙子正在跟牧羊人叔叔学唱《花儿》。乡间小道上还有一个骑着毛驴的小伙子,劈啪作响的鞭子,哼着“花儿”来驱赶百姓。牛羊的牧羊人。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秋以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的家乡遵守政策,敢为人先,不落后,带头落实家庭责任。分到土地和牲畜的农民欣喜若狂,精神抖擞,衷心感谢党的好政策。他们暗暗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光,好日子即将来临,他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包产到户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我所在的生产队有近60户,250多人,耕地600亩。按照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经集体讨论决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

山中旱地按远近、肥沃程度分为四级,水浇地分为一级。是按照家庭实际人数来划分的。我家相应分配了两亩水浇地和七亩旱山地。十个手指长短不一,地面有沙地和碱滩。幸运的人会接住地上的一整块肉,高兴得手舞足蹈;背过意念的人,会抓地尾巴,抓鼻子,打声音,捶胸捶脚。除了我家有两亩水浇地比较满意之外,山上的七亩旱地都不太满意。父亲气得常常叹气,皱着眉头好一段时间。村民淳朴、淳朴。有些人用柏树枝、点香熏手,以祈求好运,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牲畜也根据家庭人数进行抽签。大牲畜一般是大户(指人口多)无条件吸引的。人口少的家庭永远不会被包括在内,除非两三个家庭被抽到一起抽签。因为当时我家人口少,不想和别人联手抽签,所以只好按照有关规定抽签,得到了一头四牙栗色公牛和一头产羔的母羊。

至于农具,除了马车(旧时的大木轮车)分给牲畜较多的家庭外,其余的,如犁头、犁头、腋下、屁股、皮绳、绞绳等等等,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分配。父亲根据自己的需要,拿起了一把老式木犁,上面有三角犁、牛臂和皮绳。他就像捡到宝一样,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此外,原生产队的仓库、牲畜厩全部拆除,按照木材大小和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我家一共得到了五根檀木和十几根椽子,足够支撑一个房间的横梁了。

我父亲提前和我一起来了,并同意和他的朋友程林叔叔一起努力改造田地。两家人都有两头牛,还有近二十亩耕地。农具都是两人在忙碌中准备的。只等岁末立春,犁耕田地。每当闲着的时候,父亲总是喜欢在田野里走走,闻闻泥土的香味,收拾田野里的土块。几年之内,他将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沃土。

图片来自网络

而从今年开始,我从父辈手中接过牛鞭,追随父辈的脚步,学着父辈的呐喊,在黄土地上挥动牛鞭,与牛群共舞,在戈壁上挥汗如雨。沙漠。与夕阳抗争,不知不觉地刺穿了“四牙”(意为训练有素的四岁牛),踏入犁沟,传承着父辈的农耕文化,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早起晚干,辛勤劳作,与黄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幸运的是,对于我们这一代农民来说,取消农业税、耕地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有效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规模种植、养殖、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新农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如虎添翼。他们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强健了筋骨,经济和生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从最初的两头牛互相打斗的单一模式,逐渐演变为实现令人向往的现代农业机械化;从过去的温饱问题逐步过渡到解决温饱问题,从而实现全面脱贫。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度。毫不夸张地说,我为此感到自豪和荣幸。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