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教育与教学论文查不到(教育与教学论文选题方向)

教育与教学论文查不到(教育与教学论文选题方向)

教育机构 2024-03-18 13:31:53 584 教育网

教育教学论文样本1

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的盛行,导致医学界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现代诊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医生的工作重点从关注患者转移到分析实验室检测值、依靠检查仪器寻找病因。在医疗诊疗过程中,患者作为一个整体逐渐分解为病因、病原体、症状、体征等个体要素。这种“技术完美主义”凸显医学正在逐渐偏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医学人文主义精神被抛弃。这就导致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强调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育与教学论文查不到(教育与教学论文选题方向)

二、医学融入人文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医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完美结合的学科;医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医学人文精神。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医学模式被深入理解和接受,医疗活动不仅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要求将患者视为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损坏的机器。治愈。医生不应该是只治病不治人的技术专家,而应该是道德高尚、医术高超、对待病人如家人一样的仁医。这就要求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到高等医学教育中,让医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必须从以医学科学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医学与人文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实际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医学教育模式,体现医学精神的最终目的不仅是预防和治疗生物疾病,更是服务人类健康、造福社会。

3.医学人文教育新途径

1.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社会医学》等课程,但内容分散,没有形成学科整体优势。大多是为了应对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医学专业教育的补充。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规划医学人文教育,使其朝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为指标,我们要努力提高专业医学课程。与医学人文课程相结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将探索医学价值和医学标准的《医学哲学》、《行为医学》、《医患沟通》等科目融入相关医学教材,并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活动融入各阶段专业课程和实践,注重内涵建设,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深度融合,强调综合性、交叉性、系统性原则,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技能的全方位、循序渐进、多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2.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尝试将其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理论教学中设置医学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明确要求修满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则由各院校提供。它是自选的,但也指定了相应的学分。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医学人文教育权威教材和规划教材,鼓励高等院校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教材和学校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站,实现开放式教学,关注社会热点医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不仅要探索研究,还要还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医学人文知识体系。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建立“触摸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典型病例进行专题讲解和病例分析,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引导医学生将人文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研究中,解决医学问题。问题,感受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认识人文精神对临床工作的实践价值,使临床实习不仅是医学专业技能的实习过程,也是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一个持续、持续、进步的过程。发展过程。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拥有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用好、发挥原有人文教师队伍,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专业培训,聘请不仅精通本专业、具有理论和专业技能,还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医学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运用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解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适应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领域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聘请具有社会影响力、学术成就、和丰富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充实师资队伍,优化队伍。为学生提供医学人文讲座、论坛和课程,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精神,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切实提高医学人文教育质量。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育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引导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价值取向、人格完善和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景观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鉴赏力。能力,提升精神境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