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介绍老师,教育机构介绍老师的广告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介绍老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介绍老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我跟研究生关系很好,除了指导他(她)们学业,还和他们一起踢球,一拨又一拨的,踢球已经十来年了。我们实验室单周都有科研组会,双周有研究生汇报会,导师与研究生见面是经常的,一般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关心都是可以当面交流沟通的,对于学习内驱力强和善于沟通的学生,他们会主动找老师当面交流,都不用我找他们。对于学习后进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会主动找他们沟通,有时候在球场上踢球之后,有时在实验室,有时候在聚餐时,让他们阳光健康地成长,并学有成所,是当导师的职责所在!当然,学业和科研要求会很严格,双周报告、论文、专利、项目技术报告都要求用邮件形式,学生们也都很努力!
我也衷心希望研究生把导师当朋友,多沟通,将来能成为家庭支柱、社会栋梁!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特殊,比较“微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了。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有师生的名分,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师生关系与中小学(包括高中生)的师生关系的紧密程度差远了,导师一个学期露不了几次面,给学生的指导也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导师自己比较忙,另一方面研究生本身完全可以自己学习。
但是研究生又离不了导师,论文指导、奖学金申请、就业推荐等这些,有导师的帮助好过自己摸索打拼。并且,如果能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不但可以有工资可以拿(虽然很少),但研究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种微妙的关系有点介于师徒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之间。
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在专业、学术上,导师无疑都是前辈。如果能得到导师的指点和提携,对研究生来说,以后就业就会容易很多。大部分导师也会帮助自己的研究生,有的甚至写推荐信、或者帮忙找关系,遇到这样的导师,可以说是幸运了。
导师很忙,很多事情会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去做,所以有的研究生抱怨自己变身导师助理,要负责制作教学PPT、编写教案、批改作业、替导师讲课等事情。从这一点来说,导师似乎对研究生有“剥削”之嫌。
很多研究生抱怨自己的导师有与没有差不多,面谈见不着,发信息也通常不回,做研究也完全靠自己摸索,老师根本没有给与指导。
而导师也常常觉得学生不够勤奋,能力太差,吩咐个小事都可以折腾很久都没结果,不做贡献就罢了,还帮倒忙。
其实,与导师相处,主要还是看导师人品。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一切都有很大的功利性。现在一些导师,不仅教学科研,而且还会承接一些项目,专业好一点的,一年收入就可上百万。
我很荣幸,有位远房的大伯在大学当教授,我一个三本的大学生,经历过两次考研后,终于上了这所985的分数线,然后就成功的成为了这位大伯的一位学生。
虽说是有点亲戚关系,但在实验室却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我们之间也很少私下交流。
从研一开始,我就没有了寒暑假,假期都会与其他同学一样,被留在实验室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大伯通过关系在外接的,小的几十万,大的有上百万。当然,他也不会亏待我们,寒暑假期间,每个月会给我发一千块的生活费,每天吃食堂,这点钱还是够的。一个项目做完,会有三五天的休息时间,近一点的可以回趟家,体验下家的温暖,远一点的则只能待在宿舍睡觉,或者出校透透气。休息后,接着又是项目。虽然大家知道这些事情是导师自己的,自己没必要帮着做,但谁都不敢说出来,明面上的话就是导师锻炼自己,给自己多增加点项目经验,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还有一次暑假,正值最热的天气,除了几个大伯带的研究生,还召集了几个离校近的本科生,去到野外做项目,一次就是一周左右,并且导师承诺一天会给120的补助,但是后来却杳无音信。我们几个研究生不敢问,但那几个本科生发短信问了,得到的回答就是过几天会发,但是过了这么久了,本科生都毕业了,也没发,于是事情就不了了之。
导师和我们生活交流很少,大多是项目上的谈话和学术上的交流,大家对他也很尊敬,但不敢接近。
还好,在毕业上大伯没怎么卡人,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都顺利毕业了。
可能因为性格原因,大伯的学生都没有和他走得近的,就连我这个沾点亲戚关系的,毕业后也很少联系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机构介绍老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机构介绍老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