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中山黄广流(黄广鹏诊所的位置)

中山黄广流(黄广鹏诊所的位置)

教育机构 2024-08-06 02:06:59 782 教育网

“在名单上!”

前几天晚上,黄光鹏收到了同事发来的微信。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被评为中山市第一批特种技师,广东省第二批特种技师。

中山黄广流(黄广鹏诊所的位置)

“没想到我能成为中山的‘第一个’!”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成长为享受正高级工程师待遇的特级技师,黄广鹏用了16年的时间。这16年,也是珠三角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山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16年。

16年前,谁也想不到,做“电工”也能成为正高级工程师。

在中山,诞生了广东省第一批乡村工匠烹饪高级工程师、花卉种植工程师、粤式腊肉工程师……从厨房、田间、车间,涌现出一批批工程师。他们的命运轨迹是技能型人才突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的真实写照。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设备技术总监黄光鹏被评为中山市首届特级技师。南+朱晓宇制图

黄光鹏第一次接触电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5岁那年,年幼的黄光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小心触碰了电线,触电了。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这次经历让黄光鹏对电产生了敬畏之心,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为什么电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决定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此与“电”结缘。

黄光鹏现任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设备技术总监南方+陆子恒摄

在学校的物理课上,他寻找有关电能的理论知识,还在家里尝试用风筝和铜线来验证避雷针的原理。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他甚至在家中拆解了复读机,研究其中的奥秘。

由于对电学理论的痴迷,黄光鹏的物理成绩非常好。高中毕业后,黄光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毕业后,黄光鹏怀着对机电的热爱从湖北来到珠三角东莞,进入一家电子行业的台资企业。

“当时国内电子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但这家公司引进了日本最新的自动化技术。”

在这里,黄光鹏接触到了大量自动化设备的日常运维,并接受了一堂关于“自动化”的启蒙课。

在台资企业工作两年后,黄光鹏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触及了发展的“天花板”。“公司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没有太大的改进空间。”

当时,他发现在国内从事电视机生产的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公司”)正在招聘。当时,长虹公司的液晶模组生产线领域还是空白。黄广鹏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实力的地方。

2010年,黄光鹏加入长虹公司,成为一名LCM设备工程师,负责模组制造厂及产线设备的技术管控。

广东长虹模组智能生产工厂。南方+陆子恒摄

在对生产线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黄光鹏发现老生产线的传感开关很难显示故障,影响了设备的信号采集,最终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行。“这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设备故障要全面排查非常困难。”

于是,黄光鹏率先连接生产线的PLC,在PLC程序模拟面板上自动查找故障。“以前我们都是靠经验来排除故障,但现在故障在面板上清晰可见!”

但很快生产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在工业4.0的背景下,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是必然的。但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序是固定的。如果需要生产新产品,那整条生产线不是都要更换吗?

不升级自动化,迟早要落后。但升级之后,产线更替的成本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黄广鹏心中的一根“刺”。

黄光鹏决定利用自己在PLC编程技术和模块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探索满足装配自动化生产线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黄光鹏(右)和同事正在操作机器人。南方+陆子恒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黄广鹏参与“长虹模组智能生产工厂”项目,负责自动化生产线的规划建设。经过多次尝试,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创了模块化程序结构及通信协议架构。

这相当于把整条生产线拆成“拼图”。每个独立的模块都配备了自动化程序,整个生产线借助通信协议架构有机地链接在一起。

当产线产品发生变化时,工厂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调整独立模块,快速恢复产线作业。升级改造后,生产线人工成本大幅降低,2020年新增利润近2000万元。

在长虹,黄光鹏接触过生产线维护、变电站运维、暖通及给排水技术、环保工作。“这让我成了一个技术‘多面手’,接触不同的产品版块,拓宽对产品深度的理解,对技能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

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突破,黄光鹏在这里都找到了进步的空间。

广东长虹电子南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陆子恒摄

2016年,30岁的黄光鹏晋升为高级技师。当时,我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评价主要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级制”。黄光鹏已经是“五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了。

此后的7年时间里,黄广鹏已经“升无可升”。他似乎又一次触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其实高级技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这之前,已经没有上升通道,可以让我们继续往上走。高级技师就已经到顶了。”

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这是技能评估级别的终点。虽然他们距离退休还有很多年,但他们早已经达到了发展的“天花板”。于是,很多人先晋升为高级技师,再转向管理岗位,导致一线技术人才流失。

广东长虹智能信息物联网集中控制中心。南方+陆子恒摄

终于,事情在去年迎来了转机。

2022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原有“五级”技能等级的基础上,下级增加学徒,上级增加特技师、主任技师,延伸发展为“新八级工”体系。

从“老八级工”制度,到“五级”技能等级,再到如今的“新八级工”制度,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是技能等级评价体系与标准,是技能人才打破“升无可升”困境的历史性一刻。

在中山,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无数像黄光鹏这样的技能人才享受到了户籍、子女积分入学、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福利。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更多的农民工得以与城市共同成长、发展、融入中山、扎根中山。

得知自己成为中山市第一位特技师的那天晚上,黄光鹏激动得几乎睡不着觉。“没想到我能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誉!但对我来说,被授予特级技师称号并不是靠着这份荣誉去享受什么,而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苏志彦

【摄影】陆子恒

【海报/插画】朱晓宇

【通讯员】吴森浩廖安安

相关阅读:

象山快评中山首个特技师,“特”在哪里?

【作者单位】:苏志彦;卢子恒;朱晓宇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