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中等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中等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

教育机构 2024-08-03 00:25:06 775 教育网

魏树生教育思想研究,592点赞春季高考政策解读,在职业教师朋友圈“刷新”:2022年起,我省春季高考更名为“职业教育学院”入学考试”。届时,职业教育本科招生人数将增至7万人左右,考试方式调整为“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不低于50%。这意味着2019年后入学的中职学生将有更多升读本科院校的机会。

本政策解释源于今年1月发布的《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号(鲁政发[2020]3号)。根据文件提出的总体发展规划,我省约一半的省属本科院校将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将打通职业教育从中学到研究生的路径,进一步拓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渠道。政策解读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职业教育本科招生数量即将大幅增加,更引人注目的焦点在于“职业教育高考”实际上是一个制度为职业教育量身定做的设计,将更能有效激发中等职业教育的活力。

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中等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

自2012年实施春季高考以来,中等职业教育道路全面打通。然而,职业教育本科生的数量却很少。该省每年只有约10,000名学生。人才成长面临明显“天花板”障碍。春季高考对于中职学生的吸引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同时,“春季高考”不仅对中职学生和青少年开放,对普通高中生也没有任何限制。近期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化课程竞争力比中职毕业生强很多,短时间内辅导专业理论知识的效果也更明显;虽然专业技能差异很大,但只要避开现场考核专业,普通高中毕业生就可以与应届毕业生竞争高职名额的能力不容小觑。这无疑极大地挤压了中职学生的升学空间。中职毕业生强烈的升学愿望与巨大的竞争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如4057“职教高考”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将有效破除中职发展困境。首先,“职教高考”定义为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高考,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将不能参加“职教高考”。这就从制度上拓宽了中职学生的升学渠道,有利于保障中职学生的升学权益。其次,考试办法改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专业技能考核所占比重不低于50%,实际上是加大了专业技能考核力度,仅靠死记硬背,手上没有真正的“硬功夫”,根本不可能顺利走进高职院校的大门。这无疑会削弱投机心理,让一部分纯粹做“应试教育”的社会培训机构退出升学竞争。再次,职教本科大幅扩招,“蛋糕”越做越大,中职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必定越来越多。

“职业教育高考”是针对职业教育量身定制的制度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要大胆分享政策红利,真正把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中职学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政府政策导向和“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良好初衷。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走出传统思维的误区,客观分析家庭经济条件、自身基本素质和兴趣爱好,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之间做出理智的选择,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求学成才之路。

中职学校要充分理解“职教高考”政策。“职教高考”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权重,让升学考试更加突出职教意义、更加切合职教实际,导向性非常明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中职学校要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帮学生下力气“磨好砍刀”,用心练好手上功夫,真正在专业技能上胜人一筹。锻炼扎实的专业操作技术,既可以为考场冲刺打好基础,也能为职场冲锋做好铺垫。

中职学校要脚踏实地办好教育。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中职学校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办学才是正道。推行“职教高考”,虽然出口更畅通了,但必须避免步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职学校应借机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注重优化专业设置,认认真真做好专业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养。只有把基础做好,职业教育的根基才会更牢,中职教育的适应性和社会声誉才会更好。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