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达内教育机构淮安,江苏达内教育

达内教育机构淮安,江苏达内教育

教育机构 2024-07-15 08:38:07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达内教育机构淮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达内教育机构淮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史可法为什么在扬州抵抗了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打仗要有士气,士气首先要解决为何而战的问题,

达内教育机构淮安,江苏达内教育

晚明朝廷与满清的之间的战争,在史可法这个阶段,很多人认为不过是王朝更替的战争而已,明朝的大多数文武大臣对明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忠心,跟着谁干都是打工的,谁更有发展前途,谁给的工资高待遇好,就跟着谁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也不太算违反传统道德。

但在史可法之后,满清认为天下已定,开始了严酷的剃发令,这场战争的形势就变了,由王朝更替的战争变成了民族战争,为何而战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反清运动战斗力明显强了很多

史可法在扬州抗清迅速失败原因有三四。一是史可法手无兵权,扬州各镇援兵未能及时援助,盱眙守军降清,致使扬州被围困。二是扬州守军过于薄弱,清军兵壮粮足,还有攻城利器红衣大炮。三是扬州之战打响后李本深,刘良佐,张天福等各路明军纷纷降清。四是守城军民面对多铎虎狼之师,人心涣散,史可法也无心恋战,守城十天即被攻溃。

史可法明知扬州之战无胜算,但做到了以死明志,光照汗青。

史可法精神可嘉,军事无能。一介文人,饱读诗书,深明大义。却空有文韬,没有武略。他以极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得到几千名毫无战场经验和能力的市民商贩等老幼百姓来坚守城池。这些可怜百姓手无缚鸡之力,甚至拿不动兵器,谈何拒敌于外?当时就有明军将领指责史可法不惜用老百姓的生命以卵击石来换得其后世美名。事实正是如此,扬州城一击即溃,史可法青史留名。

1645年四月十七日,清军紧逼扬州,在城外二十里处扎营。四月二十四日夜间,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便于四月二十五日告破,为何江北重镇仅仅坚持了不到一天?是史可法太无能?史可法虽然不是军事家,但是也不应该坚持不到一天,但是为何扬州只一天就告破了呢?

史可法

南明弘光帝登基后,根据史可法的建议在江北设立了四镇,驻守徐、泗的高杰部,驻守凤阳、寿州的刘良佐,驻守淮、扬的刘泽清,驻守滁州、和州的黄得功,这四镇是南明除驻守在南昌的左良玉部之外最强的战斗力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设四镇时,每镇额兵三万,但是各镇拥有管辖地的财政权,所以各镇都有各自的私募兵,所以实际兵力会远超三万。据史料记载,1645年闰六月,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的南明军队就多达二十三万八千余名之多,由此可见,四镇相加兵力应有数十万之多。

江北四镇

江北四镇看起来实力雄厚,但是对防守扬州却没半点帮助。首先掉链子的是高杰,高杰还算有进取心,1645年初在史可法的指挥下挺进黄河流域,配合清军对大顺军进行清剿,但是在睢州被睢州总兵许定国暗杀,高杰死后,他的部队成了其他三镇吞并和排挤的对象,最终高杰部率先分崩离析。

然后是刘良佐部和黄得功部,他们两支部队被奸臣马士英调去打内战去了。驻守在武昌的南明宁南侯左良玉为了逃避被清军追赶南下的李自成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奸臣马士英,左部于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顺长江东下,向南明首都南京而去。

左良玉

南京城中的马士英慌了神,一旦左良玉到了南京自己恐怕将死无葬尸之地,为了挡住左良玉,马士英不惜牺牲江北的防守,调动刘良佐和黄得功部前往南京上游抵挡左良玉部,于是原本江北四镇只剩下刘泽清一部在原本的驻地之上。

而这个刘泽清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软蛋,据《爝火录》记载:“大清入淮安,总兵刘泽清遁。泽清闻北兵至,遂大掠淮安,席卷辎重西奔,沿河竟无一人守御。”可见,清兵刚刚到淮安,还没来得及交战,刘泽清就已经逃跑了,这还不算,刘泽清在逃跑之前还抢劫了淮安城,最终淮北重镇淮安就这样不战而失,至此,江北四镇全部脱离了自己的驻地,江北只剩下了督师史可法一个光杆司令,还有几千军队守着江北重镇扬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达内教育机构淮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达内教育机构淮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