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从聚焦到聚力(聚力 聚焦)

从聚焦到聚力(聚力 聚焦)

教育机构 2024-08-04 16:26:42 97 教育网

作者:王振红(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双高计划”是新时代国家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来,“双高计划”工程有力推动了办学体制特别是专业群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职业院校发展新变化。

从聚焦到聚力(聚力 聚焦)

聚焦关键:“双高”建设初见成效

深化类型教育内涵。“双高”院校立足区域特点和需求,坚持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方面的独特定位,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系统地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满足区域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双高”院校在理念、制度、行动上充分展现了类型教育的特色,通过类型化建设目标和实践措施,深化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具体内涵。

走向专业集群发展。“双高”院校在充分产业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专业群,实现学校专业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耦合匹配;采用“以学院为本的学院建设”模式,推进治理模式改革,打破原有以专业为单位的资源配置模式,激发专业群体自身的创造活力。立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低层次共享、中层次融合、高层次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双高”高校主动与高端企业合作,引进主流标准、先进技术、高端资源,弥补自身在理念、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短板;扎根区域产业发展土壤,与企业结盟,扩大合作范围。增强亲密感;与行业企业、政府共同搭建平台,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硕士培养为一体,集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创新创业于一体,实现“产、学、研、训”一体化和创新”运行。

强化多元化、精准化服务。“双高”高校对接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提供针对性技术服务,突破产业转型“堵点”,寻找产业转型“融合点”产业升级;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针对退伍军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各类社会群体的技术技能提升需求,推出定制化、系统化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推进高校智慧治理。“双高”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等相关主体跨界合作,打破单一主体治理,明确多个主体之间的治理权限,形成顶层治理新格局。-下连、左右协调、高效运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动态信息在学校治理决策落实和质量保证监测监督中的价值,打破“应用孤岛”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凝心聚力提质:“双高”建设仍需攻坚克难

产教融合必须解决“活力低”的问题。“双高”高校要更加注重产教融合的运行过程,有效汇聚政府、学校、企业、银行等多方资源,构建利益深度契合的运行机制;要重点选拔区域、行业、产教融合的龙头企业、标杆企业。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体现高端性;因地制宜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产业联盟、产业学院等不同形式、类型的产教融合平台组织。建立健全健全治理结构,让政府、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增进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团队建设要注重“混合型”。“双高”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用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支撑多样化、灵活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要制定专业(群)带头人胜任标准,健全基于胜任标准的选拔、培养和发展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专家领导队伍;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造就一批教学精深、走在行业顶端的高技能“工匠”。

培养人才,就要敢于挑“硬骨头”。“双高”高校要加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等标准的标准化建设,做高标准的“引领者”;要创新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打通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动态耦合匹配。体制机制障碍,争做专业群体改革的“示范者”;要开发基于工作体系分析和专业能力研究的综合性、立体化新课程,加强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造智慧课堂新生态,争做智慧课堂的“引领者”。智能时代。

国际合作必须坚持“高质量”。“双高”院校要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增加学术水平高、行业背景丰富的毕业生数量。重点引进具有商业背景、工作背景的海外高端人才;注重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紧密融入海外中资企业,打造集学历教育、语言教学、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海外办学机构。

融入地区,必须“先行动”。“双高”高校要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重点培养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当地就业率;针对中小微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性领军企业科技成果。孵化器和转换器。

《光明日报》(2022年8月23日第14版)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