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广州异地中考新政策2020(广州中考异地中考政策)

广州异地中考新政策2020(广州中考异地中考政策)

教育培训 2024-09-11 05:51:20 442 教育网

异地中考|广州、深圳无户籍考生深陷“数字游戏”

文字|李楠

广州异地中考新政策2020(广州中考异地中考政策)

近期,各地中考报名工作已启动。

早在2010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号文件就提出“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就地入学考试办法”。

2011年,惠州等地开始尝试放开流动儿童中考。201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号文,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儿童入学考试计划原则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底前推出。”至此,2013年才是真正的异地中考“元年”。

虽然“异地高考”已开展多年,除天津仍只允许外地户籍学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外,大部分城市均已开放普通高中招生。学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招收,但总体上存在三大障碍:一般来说,申请普通高中的门槛较高;而且参加考试后,被公立高中录取的学生比例远低于本地考生。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中考改革的实施,已有——名优质高中名额考入学校(或“指标生”)。除了众所周知的其他地方中考报名门槛较高外,不少地区还将流动儿童排除在“指标生”之外。除了“学生”的申请资格外,流动儿童进入当地优质公立高中的机会也越来越小。上述问题分别对应:高中申请难度大(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公立高中拟录取名额少、优质高中招生(重点高中)学校)不包括流动儿童。

申请门槛高在特大城市中,天津尚未允许外地户籍考生参与普通高中招生,仅允许外来人员子女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流动子弟的门槛较高:北京非本地考生,父母须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而在上海的流动儿童,其父母的居住证积分需达到120分以上才能参加普通高中招生。

这两个一线城市的申请门槛对于大量低学历农民工来说并不容易达到要求。尤其是北京工作居住证,除了学历和收入外,工作场所也有严格的限制。而且,一旦孩子初中三年期间居住证和社保中断,他就基本没有在普高的机会了。

录取比例低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非本地户籍考生的入学门槛并不高。不过,这两个城市都采取了提前确定流动儿童入学比例的方式,限制流动儿童报考当地公立高中。

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号通知,明确规定:“2014年至2016年过渡期间,公办高中非政策性照顾学生人数不得超过在校学生人数的8%”。学校批量招生计划;从2017年起“公办高中合格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8%”。

2016年广州中考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考生对比

虽然只有8%的名额开放给流动儿童,但2016年,超过30%的外地户籍考生参加了广州中考。广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报名的考生有105,166人。今年广州市中考,本市户籍考生71589人,外地户籍考生33577人。2016年广州公布的公办高中招生名额为55,178个。按照8%的公立高中学历比例计算,只有约4414名非本地户籍考生有机会就读公立高中,即33577名非本地户籍考生中只有13人。%的人可能很幸运。

尽管广州异地中考竞争异常激烈,但2016年广州公办高中名额却在减少:今年高中招生学校总数为114,139所,比去年减少4,614所;在高中计划中,公立高中有55,178个名额,比去年减少了1604个。

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考报考人数中,外地户籍考生占53.5%。从深圳市教育局网站发布的附件《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可以计算出,2016年,11所市属公立高中共招收考生9636人,其中D类考生(根据深圳市教育局政策,A类C类为本地户籍考生,C类为政策关怀考生,D类为非本地户籍考生)。名额仅有2295个,占比约24%。

深圳九区公立高中的D类考生人数基本在25%至35%之间波动。各区公立高中招生名额中,D类考生5975人,约占27.24%。具体见下表:优质高中“指标生”计划不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发布《深圳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表》号文,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择校热”问题,让薄弱初中的学生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当地优质高中。江苏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定向助学”计划试点的省份之一,始终对流动儿童开放。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号文,明确提出“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给本地区初中学校,并改进运行方式”。

众所周知,中央的政策落实到地方,需要红头文件。因此,虽然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号文明确提出“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的教育权利和继续教育机会,有利于促进合理合理的教育”。统筹考虑流动儿童入学考试需求、教育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性,积极稳妥推进流动儿童入学考试工作。人口流动地资源匮乏,“指标生”计划逐渐成为排斥流动儿童进入各地重点高中的手段。

2016年,重庆市107所重点高中中,有68所通过联合招生的方式招生。此外,其他重点高中70%的名额都分配给了初中,“指标生”只允许在当地学校就读。户籍考生参加(广州同理)。

根据现行政策,除了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招生方式外,重庆高中招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重庆市教委组织的“联合招生”考试、以及区、县教委组织的普通高中考试。考试,目标学生计划——依据《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规定:“报考区高中招生名额并到校预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2016年重庆市联合招生报名。”“联合招生”和“指标生”两种进入市重点高中的方式,不对非本地户籍考生开放:

在生源目标计划方面,根据《重庆市渝北区2016年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文化测试方案》,“各区县将统一招生计划中市级重点中、高中数量的70%分配给辖区内的初中”而获得目标学生资格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我市正式户籍且具有推荐学校正式学生身份两年及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市重点高中目标生计划外的名额主要通过“联合招生”考试确定。根据渝教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级重点中学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通知》号(渝教发[2016]18号)规定,“外地户籍初中毕业生,在我市户籍连续两年的,可在我市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生在初中所在区、县报到注册。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不包括“联合招生”)由区、县附属普通高中录取。

2016年重庆中考“联合招生”及“指标生”分配表(图片来源:家长帮社区重庆站)

深圳的情况也很严峻。根据深圳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除深圳市石岩公立学校(公开班)招收的120名指标生不分ACD类外,D类考生的指标生人数仅为2792人。仅占总数的2,792。占指标生名额的25.84%(扣除深圳市石岩公学招收的不区分考生类别的指标生120人,总数为10805人)。

在这场“数字游戏”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国务院《深圳市2016年指标生分配改革试点高中学校指标生招生计划》“坚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在当地根本没有受到重视。而如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备受赞誉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将停留在浅水区。

异地中考|广州、深圳无户籍考生深陷“数字游戏”。作者李楠授权首发于《户改观察》。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