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养老专业有没有前途啊(养老专业前景)

养老专业有没有前途啊(养老专业前景)

教育培训 2024-09-06 23:35:20 325 教育网

现在的护理专业是非常有前途的。毕竟,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000万以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健康的老年人和残疾、痴呆的老年人都很多,而且还会越来越多。如今,全球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养老市场十分繁荣。中央电视台推荐发展银色经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京发布《2019中国大学生养老服务就业意愿调查报告》。报告对3000余名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大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抱有较高期望,70%以上的大学生相关专业纷纷表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与往年情况相比,大学生就业意愿呈现积极变化。但养老服务招生难、毕业生流失率高的困境并未根本改变。

养老专业有没有前途啊(养老专业前景)

养老服务专业的大学生正在学习老年人社区活动策划。

新变化下的“乐观”

《报告》显示,通过对13个省份34所高校养老服务专业的调查发现,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存在“三个过剩”,即女生多、农村多学生,以及更多的低收入家庭。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专科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养老服务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其中,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护理等是目前老年护理高等教育的主要相关专业。这些专业以女性居多,占比75%以上。研究团队还发现,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中,来自年收入8万元以下农村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三过”是人们对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的“固有印象”,目前没有新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相比,养老服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更加积极,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从事养老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主任程菲菲指出,行业前景是大学生考虑从事养老工作的首要原因。“家庭支持比例也有可喜的变化,至少有超过一半的家庭持中立或支持态度。”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虽然老年护理专业的女生较多,但从事这一职业的意愿更高、父母支持程度更高的却是男生。相比之下,目前在校的“95后”大学生不仅就业愿望更高,创业愿望也比以前的大学生更高。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与老龄化形势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报告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抱有较高期望。近60%的大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30%的人认为“一般”。

“瓶颈”依然存在

程菲菲说,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三学生。报告显示,离毕业越近,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从事该行业工作的意愿越低。随着进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下降。这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隋玉杰表示,学校师生的职业认同是影响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社会工作往往是一种“被动选择”,缺乏内在动力。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学习老年社会工作,不愿意与老人直接接触。他们更愿意做一些协调和项目管理工作。“这和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隋玉杰指出,通过对全国开设老年社会工作相关课程的高校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不仅缺乏直接经验,还缺乏间接经验。“在养老行业,一提到老人,就被‘赡养’,这是我非常不同意的。”他表示,这种认识过于狭隘,造成了社会对老年人的负面印象,从而使学生望而却步。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约有4000万残疾、半残疾老年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护理人员比例,至少需要1300万日常护理服务人员和20万名专业护理人员。

“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年轻人把养老作为首要职业选择的情况非常少见。”慈爱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动力项目组组长刁文表示,即使时至今日,主动选择养老服务行业的学生依然寥寥无几。

根源是“尊重”问题

除了人才缺口巨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还面临学生流失率高的问题。

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指出,养老领域最短的短板是人才。缺乏一线护理人员,缺乏中高层管理人才。他说,老年服务专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招生难。由于校园学生数量较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你愿意让孩子从事家政、护理、养老等工作吗?这才是问题的根源。”王建民指出,在社会普遍认识中,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非常繁重、劳累,“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导致招生困难。”有家长问我们,怎样办?你将来做什么专业?如果你在一线服务老人,你不会去做,但你会愿意去养老院当管理人员。”这种心态造成了大量毕业生的流失。该负责人北京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接收大量养老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实习,但最终留下来的只有5%左右。

王建民表示,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工资;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学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激励政策。然而,最根本的是社会态度的改变。“这个职业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和理解,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这需要时间。”

“校外”环境至关重要

程菲菲主任介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定位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开展养老服务及其他专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尽管招生困难、毕业后流失率较高,中、高职院校仍然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但这种以高职院校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比较简单。程菲菲表示,随着护理健康老年人的理念和方式日益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的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但实习机会的缺乏仍将成为学生投身养老服务行业的障碍。如果没有实习,学生就没有一个测试学习水平的环境,也无法了解用人单位和行业的需求,很容易迷失方向。

隋玉杰认为,学生求学时需要有“职业认同”,入行时需要有“职业认同”。通过建立这两种身份,可以产生并感知自己的职业身份,从而更好地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发展。他建议,养老服务行业急需系统培训师资。通过“师徒带徒”制度培养青年教师,或者让青年教师到养老机构担任副院长,有利于学生树立身份。

“很多人在大一的时候还是希望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到了大四的时候下滑就非常严重了,主要是因为看不到榜样。”隋玉杰认为,学生迫切需要通过行业榜样来了解自己未来成长的方向。此外,在学生培养方面,要特别加强生命教育,打破年龄刻板印象。他认为教学中应增加现场参观、现场教学,消除学生对养老机构的误解。对此,行业需要营造支持环境。

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多“校外”工作要做。这包括养老服务人才的就业环境、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以及养老服务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行业的品牌影响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校外”影响反而成为年轻人是否进入或留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王琪鹏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