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2021高考大类招生(2023年高考是否分科)

2021高考大类招生(2023年高考是否分科)

学前教育 2024-08-10 22:08:44 299 教育网

大类招生,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招生方式。很多家长对此还感到陌生,甚至分辨不出是好是坏。

事实上,大类招生是按照学科大类进行的。大学招生期间,把类型相近的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就比如将金融、国民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招生,合称为经济学类。

2021高考大类招生(2023年高考是否分科)

本报名方式,在很多985、211大学中都有试用,但与此同时,它的优缺点也暴露无遗。而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高考中,这种“大类招生”也将受到限制。

当2023年高考动向:“大类招生”受限制,这几所985大学已面上无光

专业招生刚出现时,有的家长觉得新奇,有的家长则感到排斥。一些认可大规模招生的家长认为高三选专业,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能确定专业的大方向就太好了,更不用说直接选专业了。当下喜欢的专业,毕业后未必喜欢。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都不够深刻,因此在做出选择时,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做出错误选项。

转专业的成本不低,而且对于选专业,只要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在大一学过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就可以根据成绩和喜好,再进行一次专业选择。

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这种新模式就像实验班一样。把学生当成“小白鼠”,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四年之后才知道,谁想冒这个险?

事实的发展也证实了这样的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部分高校采取大规模招生模式时,打包专业采用了“冷热搭配”的方式。

只有1-2个热门专业,其他都是冷门专业,学生考进去,最后分数不够、竞争不过,分专业时只能选择冷门专业。

这样的操作缓解了冷门专业的招生问题,却坑苦了这帮懵懂的孩子。中山大学就曾经因为大类招生遭到家长们的抵制,部分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一路降到了一本线。

直到去年,中山大学才改变了招生策略,称不再进行大类招生,就算采用这种模式,也会保证都是好专业融合,不会再出现一块肉压着一堆骨头的情况。

大类招生的选择,优势背后暗藏风险

有关部门也提出了大规模招生的要求。具体内容只是提个名而已。毕竟喜欢用这种“小手段”骗优质生源的高校,早就臭名在外了。

除了中山大学外,还有几所985大学也用过这种方式来招收学生,被“利用”最多的专业就是计算机。

用流行的高分专业计算机配上一堆与计算机相关但又不能常年招人的冷门专业。组成计算机类,分数比计算机低个二三十分。

很多同学看到是电脑,而且是985,一兴奋就报名了。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只有三十、四十名学生可以进入计算机专业。其余都高分进了冷门了。

至于这985所学校都是谁,家长只需查近几年即可,哪些学校搞那些计算机类、经济学类,还有“某某实验班”这种大类招生,就都明白了。

中山大学有前车之鉴,一些大学和相关部门想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招生方式不是长久之计。

2023年高考相关单位发布消息,警示高校这几类招生,在制定政策和选择专业时,都要收敛一些,不能乱来。

大规模招生原本是模式上的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职业选择,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明显被“玩坏了”。

这样的后果不是政策的错,而是某些高校“私心太重”。想钻模式的漏洞,为自己招揽高分学苗,填补冷门专业的坑,这样的私心只会把新模式扼杀在摇篮中。

写在最后:

如此肤浅,能蒙蔽家长一时,却早晚有露馅的一天,到时候不仅没给学校提升档次,反而把高校的名声都搞臭了,得不偿失。

然而,现在的父母也更聪明了。当他们看到这种“实验班”时,会不自觉地提高警惕。你学校越是描述的千万般好,家长越是不敢轻信。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低分录取,热门专业,自主选择》,这些好事聚在一起,就注定有人要为之做出“牺牲”。

这也是现实。很多学生不愿意被挤进冷门专业。于是从大一就开始“卷”,侥幸成功还好,失败了就是付之东流,悔之晚矣。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