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中国学科最好大学排名)

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中国学科最好大学排名)

学前教育 2024-08-04 08:06:31 610 教育网

专业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2软科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

排名名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各学科排名均为该一级学科具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大学。该学科排名前50%的大学出炉,共有484所大学。列表中有5,035个主题点。

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中国学科最好大学排名)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学术论文、学术人才五个指标类别。它由17个指标、共50多个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察变量组成。所有排名数据均来自第三方数据源,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国内文献数据库等。

2022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详细方法请见文末。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国内顶尖学科数量上遥遥领先,人大排名第三。

如果以全国前2名或前2%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据统计,共有91所大学的240个学科入选顶尖学科。清华大学以23个中国顶尖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北京大学以22个中国顶尖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国人民大学以10个中国顶尖学科排名全国第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拥有9个、8个和7个中国顶尖学科,浙江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各有6个中国顶尖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5个。

“双一流”高校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云南大学民族学全部入选顶尖学科首次。

非“双一流”大学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青岛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6所大学各拥有1个顶级学科。其中,山西医科大学特色医学首次入选顶尖学科。

全国7所大学50余个学科上榜

从上榜学科数量统计来看,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各有59个学科上榜,领跑国内其他高校,其次是四川大学,有58个学科上榜,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有50多个学科上榜。

非“双一流”高校中,扬州大学上榜学科数量最多,共有37个学科上榜。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江苏大学也有30个以上的学科。

北京、上海顶尖学科占据主导地位,江苏总分排名第二

从各省级行政区上榜学科数量分布来看,北京占据绝对优势,各级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前2或前2%顶级学科、前5%学科、前10%学科均位居全国第二,优势明显。江苏前50%的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彰显了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省”的综合实力。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顶尖学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山东、浙江上榜学科总数优势明显。

以下为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96个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哲学

哲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排名前10%的大学:

应用经济学排名前10%的大学:

法理

法律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政治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社会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民族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排名前10%的高校:

教育学

教育领域排名前10%的院校:

心理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体育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

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历史

考古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中国历史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历史学专业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

新儒家

数学排名前10%的高校:

物理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化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天文学排名前10%的大学:

地理学排名前10%的大学:

大气科学领域排名前10%的院校:

海洋科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地球物理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地质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生物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系统科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生态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统计排名前10%的大学:

工程

机械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机械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光学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冶金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电气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建筑学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水利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采矿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海军与海洋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

武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前10%的高校:

核科学与技术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农业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

林业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城乡规划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景观设计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软件工程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农业科学

作物科学领域排名前10%的院校:

园艺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植物保护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畜牧业排名前10%的院校:

兽医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林业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渔业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草科学排名前10%的高校:

药品

基础医学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临床医学排名前10%的大学:

牙科医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排名前10%的大学:

中医药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中西医结合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药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中医药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特殊医学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护理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农林经济与管理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公共管理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图书馆、信息和档案管理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艺术

艺术理论学科排名前10%的院校:

音乐和舞蹈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

戏剧影视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美术专业排名前10%的院校:

设计学科排名前10%的大学:

关于软科中国最佳学科排名

兰科中国优秀学科排名来源于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系统利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学术论文、学术人才等数十个反映学科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变量,跟踪和衡量数万个学科点的实时表现和相对位置。中国大学。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流学科评估评选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界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的指标和数据,软科开始发布2017年中国优秀学科排名。排名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的指标和数据,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客观数据,也可供学生选择为学校和公众了解高校的学科水平提供信息。2022年中国优秀学科排行榜使用的学科口径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一级学科。在各一级学科中,排名针对该一级学科具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所有大学,并公布该学科排名前50%的大学。

软科中国最佳学科排名方法

排名主体和排名对象

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使用的学科口径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中的一级学科。在各一级学科中,排名针对该一级学科具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所有大学,并公布该学科排名前50%的大学。军事学一级学科因其特殊性,未纳入排名。公安学、科技史等设立频率低、指标稀缺的一级学科也未纳入排名。最后,2022年中国最佳学科排行榜发布的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涉及484所大学的5035个学科点。排名学科列表以及各学科的排名对象和出版物数量如下表所示。

排名指标及分数计算

中国优秀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人才五个类别组成。它由17个指标组成,包括50多个测量变量。由于某些指标在不同学科类别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不同,中国最好的学科排名对不同学科采取了差异化的指标体系。我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首先计算各大学在各项指标层面的得分,使得该指标表现最好的大学该指标得分最高(例如50、100、200),而其他大学则基于其与最高值的比率。大学的总分是通过将各项指标的分数相加计算得出的。

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

中国最好的学科排名均采用客观指标。各指标和变量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中国最佳学科排名数据均来自第三方,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国内文献数据库等,经过标准化数据清洗和学科分类后过程中,获得每个主题点的各种排名。项目指标数据。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