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包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前儿童思维特点有哪些?
1、模仿思维
儿童喜欢模仿,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儿童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所以在儿童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儿童模仿。
2、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儿童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所以在传授儿童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3、形象思维
在儿童简单运算的时候,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4、主次不分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5、单维思维
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比如说儿童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诉他冰淇淋有一只虫子,大人的意图自然是让他别把虫子吃到嘴里,而儿童却会说:“冻死他!”儿童的思维与大人是迥然有别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的发展有哪些?
幼儿到5岁以后,1、活泼好动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如果问孩子“4与2相比谁多谁少?”有些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计算课程的特点,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上几加几等于几,有家长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一你们不教加减法吗?我们的回答是教但不是现在。这会儿您明白了吗?因为我们的课程一定要遵循幼儿园不同的心理和年龄发展特征来制定的)
幼儿的三种基本形式的思维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尚未掌握语言,学习限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感官知觉方面。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出现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包括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本阶段幼儿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2)不可逆性。此阶段幼儿思维是单向思维,例如,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她说有的,问你的哥哥有妹妹吗?她便不知道了。
(3)不守恒。认为当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发生变化,它的量会改变。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4)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灵魂的。例如幼儿觉得踩到小草,小草会疼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教育思维的品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