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视频(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看法)
今天下午(5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语言错误,其中不少与疫情有关。
新华社发布资料图,朱惠清撰文1.“新冠”中的“冠”被误读为gun。“新冠”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人们常常将“冠”误读为gun。“冠”是一个复音词,读作“gun”,名词,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读作“gun”,动词,指戴帽子。“COVID-19”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缩写;“冠状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因其外膜上有类似中世纪欧洲王冠的棒状突起而得名。“新冠”的“冠”取“皇冠”之意。作为名词时,应读作“gun”而不是“gun”。
2、“戴口罩”被误认为“戴口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相关宣传中也经常被误认为是“戴口罩”。“戴”是指将物品附着在身体的某个可以发挥其功能的部位,“带”是指随身携带或持有物品。“戴口罩”是指将口罩正确戴在口鼻上,“戴口罩”是指随身携带、手持口罩。显然,“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侵入呼吸系统,但“戴口罩”并不能隔离病毒。
3、“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被误认为“齐心协力”。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携手共渡难关”成为高频词,其中的“渡”常常被误认为“度”。“渡”和“渡”都有穿过、穿过、经过的意思。它们在古汉语中经常互换使用,但现在它们已经分开了:“度”与时间概念配对,例如度过日子和庆祝节日;“度”与时间概念配对,例如度过日子和庆祝节日;“渡”与空间概念相搭配,如过河或渡洋。“难”的本义是指难以通过的关口。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应该用“跨”字,而不是“度”。
4、“杏林”误为“杏坛”。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危险,逆行使命,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诗文都用“杏林天使”、“杏林英雄”等词语来赞美他们,但“杏林”常常被误认为“杏坛”。“杏林”与三国吴人东奉有关。据说,他看病不收钱,只是要求病愈的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病重者栽五棵杏树,病情轻者栽一棵。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一片森林。后人称“行林”为良医,亦泛指医学界。“杏坛”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在杏坛上讲学。后人称教地为“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5.“Curfew”被误认为“SkyCurfew”。在报道国外防疫措施时,“宵禁”频繁出现在各媒体中,却常常被误认为是“天禁”。“晓”是指夜晚,“晓”是指云和天空。宵禁,禁止夜间活动。大多数人白天工作,因此许多国家只限制晚上的活动。宵禁防疫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人际接触。“宵禁”与云天无关,不能写成“宵宵”。
6、“跑”被误认为“人群”。在COVID-19疫情的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系统濒临崩溃,不少媒体声称“医疗资源正在受到挤压”。“拥挤”应该是“拥挤”。“交换”是交换的意思;“挤兑”原指钞票持有者争相向发钞银行兑换现金的现象。严重的话,银行就会倒闭,失去支付能力。医疗资源受到挤压,相当于“挤兑”。“压榨合适的人”就是强迫别人就范。“医疗资源挤错人”是没有道理的。
7.“副作用”被误认为“负面影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用于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疫苗或药物产生了“负面影响”。这里的“负面影响”应该是“副作用”。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都不是单一的。对于某种特定的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主效”就是“主效”,其他对治疗无效的作用就是“副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药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面作用”。
8.滥用“令人震惊”来形容疫情失控。截至2020年底,美国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35万例,位居全球第一。有媒体在报道相关消息时表示:美国疫情防控形势“令人震惊”。“惊奇”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你所看到的非常好。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不能用“惊人”来形容。
9、“科创板”被误认为“科创板”。2020年11月,蚂蚁集团发布暂停上市公告,其中“主板”、“科创板”被误改为“主板”、“科创板”。“板块”指板块,原指地球岩石圈的结构单元,引申为具有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各种成分。“主板”和“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即是“板块”。“页”是指用于印刷的带有文字和图形的承印物,而“版”仅用于报纸、期刊和节目。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主板”和“科创板”不能写成“主板”和“科创板”。
10、“螺蛳粉”被误认为“螺蛳粉”。2020年,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很多商家在促销时误将“螺蛳粉”写成“螺蛳粉”。蜗牛,淡水蜗牛的总称,一般体型较小,可食用,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螺钉,俗称螺丝钉,通常由金属制成,是圆柱形或圆锥形零件,杆上有螺纹,用于连接和固定。螺蛳粉以蜗牛为主要原料,与螺丝无关。
延伸阅读《2020年十大流行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连日来,各大机构已开始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倒退、后浪、扶贫、萨斯、直播、双循环、工人等热词榜上有名,为抗疫里程留下生动的脚注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时代。
“岁月流逝,四季流转”。时间不断在语言上留下“痕迹”。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生活变化的“风向标”。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所蕴含的信息、符号、思想、内涵被公众认可,产生认知默契和思想共鸣。
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既包含个人表达,又包含宏大叙事。年度流行语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被选中,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惊讶。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或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掉队”,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始终彰显了始终不渝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百年党的纯真,成为“治国理政”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位列榜首,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期盼。
汉字走上“红地毯”,勾起我们的回忆。如果说2020年是一本书,“抗击疫情”无疑是最鲜明的主题,“逆行”将是最动人的人物。当生活遭遇寒冬,当民族危难时,总有人挺身而出,勇往直前。青川、汉阳、九曲天黑,将士策马赶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从除夕夜的“最美逆行”,到“至死不退”的庄严誓言,人民军队行动听令,不负重托,冲锋在前。先。冒着生命危险的英雄事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少年战士的奇迹”。“叛逆”一词的流行,定格了中国抗击疫情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幅英雄时代的群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语。用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化展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变迁。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中国梦”到“新时代”……这些流行语不断更新、广为流传。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推动了时代变革。同时,语言流淌深厚,精神一致。这些流行语的背后,艰苦奋斗、奋斗的精神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这些将汇聚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的砖瓦和灰浆。“飒”是最美的风景,女团撑起半边天,“工人”低调却顽强,“后浪”冲进千军万马的洪流……感受一下幽默,有趣、简洁、独具魅力的流行语,凝聚思想共识,汲取锐意进取的力量,必将进一步凝聚强军破浪前行的正能量。
(原标题: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新冠”的“冠”你读对了吗?)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中国新闻网、解放军报流程编辑:tf020
相关资讯
-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2020中国媒体流行语)详细阅读
作为年度“汉语大盘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13日发布了“2021年华文媒体十大流行语”。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是:建党一…
2024-09-23 20:15:33 160
-
17年前的歌曲(17年前流行的歌曲)详细阅读
原标题:17年前,宝马小伙接到电话,破获了西安特大彩票骗局卡亚塔诺·费洛索说:“近距离观察,没有人是正常的。”这句话是2004年放的,2004年3月23日,在陕…
2024-09-22 23:30:21 604
-
幼儿园春季流行性疾病预防(幼儿园春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详细阅读
陕西教育信息网讯(记者张静通讯员韩胜平吴刚)春季天气多变,是幼儿疾病多发季节。汉阴县宣火镇中心幼儿园采取多项春季疫情防控措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防护。身体健康有保…
2024-09-14 20:24:24 477
-
在语言文字盘点中回眸与展望的区别(在语言文字盘点中回眸与展望是什么)详细阅读
每年年底,各种年终盘点成为人们分享的焦点。这些盘点带领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社会细节,也勾起大家都经历过的重要时刻、酸甜苦辣。其中,“年度汉字”、“年度热词”、“年…
2024-09-03 16:27:53 379
-
一个证书在大学生中流行吗(一个证书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详细阅读
钱江晚报每小时新闻记者姜云通讯员周可欣赵亚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沈佳慧,近日获得“数字化经理”中级证书,在钉钉实习担任“数字化经理”。“我刚加…
2024-08-18 11:10:53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