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中国式父母什么意思)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中国式父母什么意思)

家庭教育 2024-05-24 02:23:30 834 教育网

文/顾天杰

广告不适合胆小的人!五四三二一……可怕的捉迷藏游戏现在开始了!父母扫兴孩子还债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中国式父母什么意思)

大约一个月前,微博上出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热搜:

重庆母亲盗取录取通知书阻止女儿入学

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很简单。

重庆女学生佳佳今年高考考了563分,希望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但妈妈却希望她当老师,留在重庆,于是母女俩上演了一场表演一起:

家庭内部伦理谍战剧

母亲强迫女儿报考师范大学专业,女儿却悄悄改变选择,拿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没想到,女儿入学前几天,母亲偷偷拿走所有材料失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对不起!

可想而知,这个女孩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破碎和绝望。然而,事态再次出现逆转。

有媒体联系到了当事人佳佳,她表示,妈妈已经同意她去中国戏剧学院读书了。

广告从秘书起家,十年内无人超越。他一手力挽狂澜,成为传奇(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然而,获得认可的方法不是找业内人士去询问,而是选择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菩萨。

母亲算了第一次占卜,结果女儿可以去北京。

然后他算了第二卦,结果是他还能去北京。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事情还是得本土神仙们各司其事、分门别类管理,否则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演讲中分享过一件趣事。

他在四川成都时,看到一位家长供奉文昌菩萨,心里嘀咕:哎呀,不知我今天供奉得对不对?

易中天听后觉得很有趣,于是上前问道:“你想做什么?”来拜菩萨吗?

男人用标准的四川话回答:我的宝贝要上大学了,我来告别了。

易中天很快回复:对了,文昌菩萨掌管高考!

谁知道那人接下来说了什么:

你不晓得,我娃考得是斯坦福噻!这个文昌菩萨懂得英语不?

易中天吃了一惊,然后说道:好吧,我建议你去崇拜圣母玛利亚。

那人又反驳:我知道她听得懂英语,但不知道她听不懂四川话。

可悲又可悲。

典型的中国父母总是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想给孩子最好的。

同时,他们似乎对子女的整个人生,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掌控欲。

每当孩子想要反驳或者追求自由时,父母很可能会说:

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来自重庆的女孩嘉嘉在她的小红书里提到,她的妈妈总是希望完全掌控她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

不准住校,不准吃食堂饭菜,经常被辱骂殴打,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陪自己学习

这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一心一意为女儿而活,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女儿的理解。

然而,正是这种24小时监视的生活,让佳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度过人生的前18年。她在家里没有任何放松的感觉,神经始终紧绷。

母亲偷走了女儿的通知,这是双方长期存在的矛盾终于爆发。

母亲不让女儿去中戏读书的理由有三条:

1.离家太远

2.演员没有上台

3.当你是老师时,你不必看人的脸色。

单独来看,这三句话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却忽略了女儿自己的感受。

退一步讲,即使母亲有异议,心平气和地和女儿商量一下也是更好的选择。

我女儿已经不小了,即将开始大学生活。她必须开始学会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承担后果和责任。

表面上,中国式家长口口声声说着:用心良苦、为了你好、永远爱你。

内心想的却是:这么做才对、你都得听我的、那么做不行。

父母可以选择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往往没有选择。

爱得越深,就越要听对方的话,尊重对方的选择。

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重获新生。

创伤在这一代终结

近日,一段视频在TikTok上疯传。这是一对中国母女的对话。

一位女演员邀请妈妈录节目,女儿极力解释,她的黑皮肤和厚嘴唇在美国很受欢迎。

妈妈听后略带嘲讽地说:

那你还是美女吗?

女儿一次次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不相信她说的话?

母亲只是微笑着回答:

你一直是一个小黑人女孩,一个小丑女孩,我们会说你有一张猪嘴,你感觉就像一张猪嘴。

这一整套教育模式,中国家长与学生们,可太熟悉不过了。

TikTok上的这位女演员并不陌生,她的名字叫梁娇英。

梁娇英是目前美国最炙手可热的脱口秀表演者,也是TikTok上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之一,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5亿次。

这种母女关系在中国也很常见。

国内外网友将这类父母称为:

东亚父母。

东亚父母的特点就是破坏乐趣,尤其是当他们的孩子来跟他们倾诉烦恼时。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和鼓励,反而受到嘲笑和奚落。

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告诉父母时,总是先压抑、否认。

当孩子遇到快乐的事情想要与父母分享时,父母总能只用两个字就让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又发现新的缺点和问题。

东亚父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质疑、批评、质疑甚至虐待下一代。

终于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一点也不亲近。他们不明白孩子喜欢做什么,更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

于是他们终于意识到:

出大事儿了。

亲子关系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想要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一批又一批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东亚父母教育,选择了永不和解。

有的年轻人甚至选择断绝关系,与家里的亲人断绝联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认为,离婚现象本质上是伦理原则与契约原则的冲突。

王老师对断亲的完整论述是:

对于原本的长老来说,成为追随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那些从城市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他觉得很不合理,也很不可理解,所以就这样,他们最终让那些年轻人回到了家乡,然后又回到了城市,并尽量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亲戚回国了。

也不是真的断了,我还是承认这个是我舅舅,那个是我舅舅,但是我们在这种亲属关系中并没有建立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威。他拒绝了,我们还在平等沟通。传统的宗族伦理纽带断绝了,但亲情纽带还在他心里。

父母所遵循的伦理关系和行为规范不被下一代所认可。

自然无法传承,年轻一代选择主动远离亲人,甚至疏远父母。

两代人之间存在冲突、矛盾,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这很正常。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

无需通过考试就成为父母的想法令人恐惧。

反正。

请让创伤在80、90、00后们这一代年轻人这里终止。

在父母与孩子相处之前。

首先把他们当作一个正常人对待。

一个有思想、性格、情感和快乐的真实的人。

不要成为那种人人都大喊大叫的东亚父母。

成长过程中,你在檀香里遇到过典型的中国父母吗?东亚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为什么隔壁的孩子总是最好的?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表达您的想法。

写文章并不容易。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谢谢大家~~~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